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文卫 >

抗日英烈高小安:挥百倍精神 为民族解放

2019-03-03 12:53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浏览:手机版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新华社石家庄3月2日电(记者杨帆)在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安各庄镇安各庄村西,耸立着一座亭檐下刻着“高小安烈士纪念亭”几个大字的亭子。这是1946年滦南县第四区为纪念英勇牺牲的高小安烈士而修建的。
  高小安,原名高瑞泉,化名林海山。1916年5月6日出生于河北省滦南县安各庄村。在地下共产党员姚洗尘的教育下,接受了新思想。1930年参加革命工作。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安各庄及附近地区走家串户,发动群众,蓄积力量。1935年8月,由京东特委介绍,高小安和丰润县委接上关系,将农民武装队伍改编为路南游击小队。

抗日英烈高小安:挥百倍精神 为民族解放

高小安像 新华社发

  1936年1月起,高小安任丰滦边游击队长,带队活动于曾家湾等地至渤海沿岸,支持农民反地主,带领渔民反渔霸,组织盐民反“缉私”。全国抗战爆发后,根据党的方针,高小安率千余人支持冀东抗日大暴动,被任命为冀东抗日联军第十三总队总队长,所部最多达2000余人。
  1938年10月初,抗联队伍西撤,高小安率领的第十三总队成为唯一一支留在冀东的暴动总队。日伪疯狂杀害暴动人员及其家属,白色恐怖笼罩着冀东大地。高小安把队伍化整为零,吃糠露宿,灵活机动地开展抗日游击活动。
  1941年1月,高小安到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二分校展开为期一年的学习。次年“抗大”结业后高小安回到冀东,协助地方政权开辟地区,筹建人民武装。半年时间开辟出100多个村庄,建立了迁滦卢联合县第五总区,军队和地方建党建政工作发展巨大。后调任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分区第一区队副区队长。
  高小安亲自指挥并参与指挥了戟门战斗等著名战斗,受到晋察冀军区通令嘉奖。在高小安的影响下,先后有几十名亲属追随他闹革命,9名亲属为民族解放献出生命。
  1944年3月19日,驻滦县偏凉汀日军出动4辆坦克、3辆大板车以及百余名伪军进行“侦察扫荡”。战斗中高小安为接应和掩护战友把坦克引向自己。此时他腿部受伤,大家争着上来抢救,但他大声命令:“快往村里撤!不要上来,谁上来打死谁!”在坦克的密集火力扫射下,高小安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8岁。
  1946年12月,滦南县第四区人民在安各庄村为高小安烈士建立了纪念亭,1952年高小安遗骨葬入华北烈士陵园,1958年在冀东烈士陵园设立虚墓并建纪念碑。
  滦南县党史办主任田洪海说:“高小安烈士身上体现了身怀民族大义、追求独立自由的革命精神。滦南人民正在先辈的英雄事迹和牺牲精神激励下,意气风发地进行着各项建设。”
  《光明日报》( 2019年03月03日 03版)(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