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的规则争议
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日前落下帷幕,节目一如既往地受到观众热捧。诗词我是外行,说说本次大会中那些和规则有关的事儿。 和前三季相比,本季规则有了些许变化,最大亮点是增加了参赛选手自救环节。前几季,答题中间选手只要出现错误,答题即告结束;这次增加了自救环节,选手可以通过“你问我答”“横扫千军”等方式“复活”继续答题,这让比赛结果更有悬念,节目也更精彩。 也有一些观众对大会规则提出质疑。实现弘扬传统文化的效果,深受观众欢迎,诗词大会大概率会继续办下去,而从完善规则,让节目实现更好的社会效果和传播效果角度,有理有据的质疑比单纯说“好话”更有价值。 根据百人团答错人数为参赛选手计分是否公平,是最大的争议。之前几季也是这种规则,也有人提出过疑问,但这一季这方面的质疑尤其集中。多场节目中,一些观众(包括我)的感受是,决定最终结果的,不(完全)是参赛者诗词水平,而(更)是由运气决定。在这种规则下,诗词水平相近的参赛者,从每个人选定不同套题目作答那一刻,胜负一定程度上已经确定。比如最后一场总决赛,四期擂主、13岁的邓雅文,6道题目全部答对,却由于题目相对简单只得到77分,因得分低第一轮即被淘汰;而有的选手只答对两道题目,但一道题就得了82分,得以留下继续参赛。 没有一种规则可以尽善尽美,换一种规则,还是会有弊端,仍会有人不满。但既然这是一种比赛(虽然冠之以“大会”),要分出胜负,那么,规则设定的首要原则,就应该让诗词水平更高的参赛者脱颖而出,而尽量弱化运气因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让实力说话”,这是任何比赛都应努力实现的公平。 某些场次反映出的运气因素过大,和每组题目设计难易不均有关。均衡每组题目难易程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但根据百人团选手答错人数为参赛者计分,还有另一个弊端,那就是如果百人团选手愿意,他可以通过“牺牲”自己(故意答错)的方式,为某一参赛者“助攻”。未必真的有人这么做,但从规则设定的角度,这样的漏洞应尽力避免。 最后说说因为规则不明引发的一场“风波”。不少观众(也还包括我)注意到,某场比赛中某位参赛者,主持人公布的得分(185分)与其答对题目得分总和(146分)有出入。这名选手凭借185分在本场胜出,并最终夺下当期擂主,而按照146分,该场胜出的就不是她。有网友根据39分的“差额”,猜测节目有“黑幕”,甚至有人在网上对该选手恶语相加。 “黑幕”自是无稽之谈,恶语相加更不应该,但观众看不明白,有关方又迟迟未做回应,在客观上放大了这一风波的负面效应,节目和选手都是受害者。直到有网友看了节目重播(和首播相比,重播时剪辑进更多现场内容),注意到该名参赛者自救成功后补答了一道题,该题得分计入最终得分,风波才逐渐平息。之前也有选手自救成功的,并未有过补答题目的展示,观众看不明白想问个清楚,也不算矫情。 如果后期制作时能保留补答题目环节,甚至只需主持人提一句或打字幕提示一下,这场风波本可避免。不了解规则,产生公平焦虑,对观众来说,这是一种正常反应。这提醒节目组,也提醒每一个规则制定者,规则应尽可能交代清晰;一旦受到质疑,应尽早作出回应。这是因为,公平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让人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评论:食品进货查验制度岂能形同虚设
- 下一篇:哪些微商销售模式涉嫌传销
相关阅读: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