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网约护士”行稳致远需要制度护航
网约一下,护士到家。这样便捷的医护服务方式,如今正在成为现实。近日,国家卫健委的一则通知,再度将“网约护士”推到聚光灯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将作为6个试点省份,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与此同时,“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诸多规范与边界,也得到了明确(2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随着护士多点执业放开,最近一两年,社会力量主导的“网约护士”其实早就来了,有的又称“共享护士”,有需求者只需下载互联网医疗类手机App,就能通过手机下单,享受护士上门输液、打针、换药、导尿、吸痰、拆线、保胎、雾化治疗、产后护理等医疗服务。而这一次,则是官方为顺应公众多样化的健康需求,而推出了“网约护士”试点方案,不仅是在鼓励、引导“互联网+护理服务”规范发展,而且是在保障“网约护士”的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 “网约护士”的现实需求确实较大。然而此前,对社会力量主导的“网约护士”,公众的接受度并不高,认为“网约护士”的执业资质难保障,送上门的医疗服务价格不菲,出了问题难以负责。 要让官方版“网约护士”被公众青睐,相关部门与医疗机构、互联网平台就要在“网约护士”执业资质保障、上门医疗服务价格、防范医疗事故等方面做好文章。比如执业资质,卫健委试点方案规定,“网约护士”应至少具备五年以上护理经验和护师以上职称。这道关口绝对不可松动。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对社会力量主导的“网约护士”,网络平台通常仅审核上传的电子材料,并未做到身份认证和实体审查,部分护士借用其他护士信息注册,或接单后由他人顶替提供服务。这是绝对要防范的。 又如“网约护士”的收费,应做到惠民亲民,尤其是公立医院派出的“网约护士”。价格是否合理,恐怕是决定公众是否选择“网约护士”的一大因素。有调查称,护士上门服务的费用要比医院门诊高出不少,一般相当于医院价格的5至8倍。在官方版“网约护士”来了之后,各地不妨参照当地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根据项目确定相对合理的收费区间。 再如“网约护士”背后的医疗风险问题,医患双方的后顾之忧都要解除。在防控“网约护士”风险方面,试点方案提出,与患者签订协议和知情同意书,为护士提供手机App定位追踪系统,配置护理工作记录仪,配备一键报警装置,购买责任险、医疗意外险和人身意外险,畅通投诉、评议渠道等。现实状况复杂得多,在出现问题时,哪些情形应由护士个人承担法律责任,哪些情形应由网络平台承担责任,哪些情形应由派出护士的医疗机构承担责任,或者如何共同承担责任,都要有清晰界定。 总之,“网约护士”要行稳致远,还需要更为详细、具体、可行的制度来护航,这样才有认可度。(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评论:落实带薪休假须强化制度保障
- 下一篇:评论:走私入境穿山甲的救护信息应公开
相关阅读: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