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最高检:中国检察公益诉讼能解决公地治理的世界性难题

2019-02-14 13:25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正义网北京2月14日电(记者于潇 见习记者单鸽)今天上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中国生态环境检察工作新闻发布会。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张雪樵从办案数量、办案效果、案件的影响力等四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公益诉讼制度之间存在的不同。
  数据统计,2018年1月到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万余件,办案数量与西方检察机关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数量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对此,张雪樵表示,办案数量不同,这是直观的。
  “有一句话叫‘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中国检察机关这一年的办案数量充分说明了我们这项制度是有强盛生命力的。”张雪樵说道。
  在张雪樵看来,第二个差别在于办案效果。2018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1万余件,其中生态环境领域的案件59312件。“近6万件案件,督促被毁损污染的耕地、湿地、林地、草原得到修复的有210万亩,这是陆地上的、静态的、看得见的公益诉讼的治理效果。”张雪樵表示。
  对于河流等呈现出的动态的环境问题修复和治理,效果如何体现?张雪樵在发布会上举了一个例子。
  湖北省宜昌市坐落于长江边,生猪养殖是主要的农业产业,但会造成污染。宜昌市点军区检察机关调查后,随后督促行政机关、环保局、执法局进行督促整改。在几个月都没有收到效果之后,检察机关将点军区环保局告上了法庭。环保局败诉后,点军区政府行动了起来,召集组织环保局、执法局、水务局等相关部门开展整个区范围内的养殖产业的大整治。三个月后,宜昌市的环境保护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养殖业的污染整治活动。“所以,一个公益诉讼案件的办理解决了一个区乃至于一个市的整个环境污染问题。”张雪樵说道。
  “中国检察公益诉讼能够解决公地治理的世界性难题。”张雪樵表示,一个案子解决一个地区、解决一个条线的问题,也是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独特的地方,这跟西方的制度是不同的。“我们一般说一个官司只影响当事人双方,但中国的检察公益诉讼产生的法律效果、社会影响远远超过于双方当事人,影响了一个地区、一个条线,影响了整个社会面,这也是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特别是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特色,这是与西方制度的第三个差异。”张雪樵表示。
  为什么中国的检察公益诉讼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公益诉讼制度在数量上、效果上包括影响力上有这么大的差异?为什么中国的检察机关能起诉行政机关,为什么起诉之前发个检察建议督促履职,行政机关就主动纠错,而不是置之不理,或者到法庭上辩输赢?在张雪樵看来,这是因为行政机关和检察机关都是在党的领导下,都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虽然分工不同,但价值追求、保护公共利益的职责是相同的。
  “我们检察机关通过办案,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就会与行政机关形成合力,这是中国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独创之处,也是它的生命力彰显的地方,也是区别于西方国家公益诉讼制度最本质的特色。”张雪樵说。(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