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走在灰色地带,商住房将何去何从?(2)
“住宅和办公的土地差价大约是一倍多,如果改成商住房卖的单价可以拉高一点,这样开发商可以拿走大部分利润。”一位不愿具名的住宅开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利益的驱动势必会触动更多人进行‘商改住’的尝试。” 记者查阅相关统计数据发现,从北京2016年以来的市场情况看,普通住宅平均单套总价467万元,商住公寓平均202万元。也就是说,商住房的价格大约是同地段普通住宅的一半。在2017年3月26日出台相关政策的一年时间内,商住房的成交量占了北京房地产交易市场的一半以上。 为改变这一情况,2007年,北京市住建委就曾针对“商住房”项目发出风险提示。2011年,北京市下发相关通知,要求商业、办公类项目不得设计成住宅的格局,不能设立单独的卫生间,开发商自己打隔断出售的商铺无法办理房产证。然而,这些警告都被开发商和购房者选择性忽视了。 “实际上,已经购入的业主也有好消息。限购政策出台后,政府部门又出台了关于商办限购政策的补充说明。”北京通州区一家房地产中介销售人员告诉记者,“已购买的商办类房屋,购房者可保持现有;已购买的商办类房屋可出租,且不限定出租对象;可以销售,但购房人应符合政策要求。” 有数据显示,近10年时间里,北京市大约成交商办类物业40万套以上,其中包括25万套左右的商住类物业,这部分物业中有90%为个人购买。以此计算,北京市约有22.5万套商住房为存量房。这部分房屋在出售时,只能卖给满足购房条件的个人或者企业,这一限制条件无疑会成为商住房流通上的一大阻碍。(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