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重庆:"名校办民校"成售楼"招牌"的背后(2)

2019-01-19 11:19来源:新华每日电讯浏览:手机版

  但是,“名校办民校”是否推动了教育均衡?记者采访的多位教育专家表示,伴随“名校办民校”出现的高收费、高价学位房等现象,容易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加剧社会教育焦虑。 
  在一个有800多名家长聚集的“重庆小升初交流”QQ群里,不少家长抱怨,为了孩子升学,只能想方设法筹钱买学位房。以老牌名校巴蜀小学为例,该校本部实行划片就近入学,两所民办校则分别面向鲁能星城和蓝湖郡小区业主子女招生,且名额紧张,基本不对外招生。 
  “这就意味着,如果想让孩子中小学上个名校,要么购买名校本部的二手学区房,要么去抢名校合作开发商的高价学位房,花费少说也得上百万元。”将孩子送入一所重点中学民办分校就读的重庆市民林先生说,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买到房子才算拿到名校“通行证”。 
  高收费又是摆在家长面前的另外一道“坎”。以林先生孩子就读的学校为例,该校每学期包括学费在内的开销达1万多元,林先生预计,孩子读完三年初中所需的各项费用在10万元以上。 
  “名校办民校”最直接的“效应”是催生了部分房地产项目的供不应求。 
  2018年7月,重庆江北区一著名楼盘放出100余套只剩25年产权的商住公寓房源,当天即被一抢而空。参与抢房的市民谭女士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虽然小区环境不太理想,但这批房子自带学位,购房后业主子女可以入读民办性质的名校分校,还能享受赞助费减半的优惠,“如今有家长想花钱来买指标择校的,都还排不上队。” 
  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地产商屡试不爽的营销“招牌”,一些矛盾也由此而生。2016年,位于沙坪坝区的融创万达文旅城也采用与名校“联姻”的方式,准备引进南开中学合办民校,并以此为“卖点”展开营销宣传,楼盘销售情况火爆。后来由于规划调整,原先承诺的“名校学位”变为普通小学,由此引发业主集访维权。一位业主代表说:“当初砸锅卖铁买房就是冲着配套名校来的,现在竹篮打水一场空,孩子读书可咋办?” 
  义务教育均衡提质 
  不能依赖“名校办民校” 
  民办学校高收费、高价学位房现象加重了家长的经济负担,甚至加剧教育不公现象。由此引发的种种社会问题,最后还是要由政府来买单 
  重庆当地教育部门人士解释说,义务教育法要求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按照这个精神,重庆从2015年起要求市教委直属重点中学逐步停办初中,同时将原先直属的中小学校下放到区县一级进行管理。 
  但一些中小学名校校长反映,在教育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学校维持高质量教学已属困难,与资本合作办“民校”成了疏解校园压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唯一出路”。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在重庆市一所示范小学走访了解到,该校由于地处老城区,占地仅十余亩,教学办公面积只有3000多平方米,“螺蛳壳里做道场”。学校与一家实力雄厚的房地产集团合作,由企业投资逾亿元建设占地80余亩的民办分校,游泳馆、体操房、屋顶运动场等硬件设施一应俱全,但条件是接收该企业开发的地产楼盘业主子女入学。 
  “买这里的房子才能读这个学校,当年买这里的房子比周边楼盘多花了二三十万。”楼盘业主刘女士说,开发商投资建学校,实际上最后还是把成本分摊到买房的家长身上了。 
  重庆市教委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以前,重庆市普通中小学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7年,重庆普通小学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不增反减,比上年降低7.42%。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