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务e线 >

医疗美容市场乱象调查(3)

2019-01-15 13:19来源: 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李滨认为,这是一种隐蔽性较强的“黑医美”,而且在业界并不少见。
  对此,韩娟也早有耳闻,“曾经有不少患者告诉我,她们在一些机构接受微整形手术时,存在手术当天被告知取消手术的情况,原因是护士请假了”。
  2017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中央网信办、公安部、人社部、海关总署、原国家工商总局与原国家食药监总局7部门联合开展了打击非法医美专项行动。
  然而,业界人士坦言,只有在发生医疗责任事故的情况下,那些非法从业人员才会承担刑事责任。一般而言,即便监管部门发现了“黑诊所”,作出的处罚也很轻,也就是没收医疗器械、处以最高两万元的罚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黑诊所”很难杜绝。
  消费者维权频频碰壁
  执法部门面临取证难
  在韩娟看来,非法行医带来不少问题。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医美行业,玻尿酸被用于填充除皱,但很多人对玻尿酸的印象不好,总觉得打了玻尿酸后,脸部会变成发面馒头一样,很僵很不自然。其实,真正导致脸僵的原因并不在玻尿酸,而是注射问题,比如填充时注射过量。脸僵还有可能是因为注射得不精准,当注射位置不精准时,比如想填充鼻根,结果打到了鼻翼,这就会使整个鼻子更加不协调,看起来僵硬。”韩娟说。
  从理论上来说,医疗美容属于医疗范畴,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有风险。
  韩娟说,比如,割双眼皮的一个副作用是干眼症,有的没割好还会导致闭不上眼;抽脂手术听起来毫无风险,但如果术前检查不严格,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求美者来说,手术可能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有肥胖患者需要进行大量抽脂的“环吸术”,由于抽脂量大,会造成皮肤与身体组织分离,实际上就是大面积创伤,造成体液在短时间内大量丧失,处置不当可能会休克甚至当场死亡。
  而现在的问题是,消费者在接受整形手术后一旦出现问题,即便是向卫生部门举报,也会面临取证难问题。
  赫珺即是如此。
  做了隆鼻手术出现问题后,赫珺曾经试图向给她做手术的“医生”求助。对方听说赫珺的鼻子在术后出现了问题,也很害怕,让赫珺到正规微整医院将隆鼻的假体取出来。可当赫珺到正规微整医院提出取出假体的要求时,被拒绝。
  “之后,我再次联系那名给我做隆鼻手术的‘医生’,让她承担医药费取出假体,她在电话里拒绝了,并且还把我拉黑。”赫珺说。
  而当赫珺向卫生部门举报后,也是无功而返。
  据赫珺介绍,卫生部门找不到给她做隆鼻手术的那名“医生”;在对微针美容院进行调查时,也找不到麻醉、微针等相关器械。
  “卫生部门医疗科第一次找那家微针美容院谈话时,美容院否认给我做过微针。第二次,我要求与美容院对质,美容院就拿出一个水氧仪说是微针仪器。当初在美容院做微针时,他们说产品技术都来自韩国,所有证件都齐全;可面对执法人员时,美容院却说是在西安学的技术。”赫珺无奈地说,美容院什么都不承认,卫生部门也找不到相关证据。
  “我们见过一些非常惨痛的案例,美容变成了毁容。正规医疗机构有保存证据的意识,所有的医疗行为都可以回溯,而非法机构恰恰是为了规避调查,根本没有办法回溯,这是一个很大的风险。”邓利强说。
  邓利强认为,消费者在选择非法整形机构时,其实就已经将自己置于风险之中。消费者要自觉自愿地把自己的健康置于法律范畴之内,才能得到应有的保障。
  在调查中,记者也了解到,因为非法诊疗行为,一些美容机构甚至是没有资质的工作室都被行政处罚过,但处罚之后似乎依旧可以随意进行整形活动。
  对此,邓利强的看法是,因为取证困难乃至无法查处,或者说没有能力去查处,导致一些非法机构没有受到查处的风险,也就造成了微整形遍地开花的状况。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