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法治精神“家长作风”必须改
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如何树立和养成?不仅要靠学校的教育、有关部门的普法宣传,也要靠家庭的熏陶,正所谓耳濡目染,润物无声。 中国家庭教育主流是弘扬中国传统美德,如勤劳质朴、尊老爱幼、精忠报国等,这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时,也要清晰辨别传统中的积弊陋习,否则难免给树立和养成法治精神、法治信仰制造阻碍、带来混乱。 “家长作风”是中国传统家庭中的一大流弊。孩子的事情多为家长一手包办,家长沉迷于孩子是其私人财产的错误意识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也在孩子的意识中挥之不去。 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隐私权。不经孩子同意擅自进入孩子的房间,翻看孩子的日记,搜寻孩子的聊天记录,查看孩子的微信信息等,还美其名曰:为你好。这是“家长作风”的一种表现。 简单粗暴在很多家庭中频繁上演。孩子成绩不好,劈头盖脸一顿训斥这种语言暴力属于家常便饭,阴沉着脸、不用正眼相视的精神暴力比比皆是,怒摔手机、平板电脑的物权暴力屡见不鲜,拳脚相加的纯正肢体暴力时而有之。一句话,“你是我生的!”“家长作风”根深蒂固。 冷热无常,笑骂瞬息。孩子成绩好、又听话时,则乐不可支,可以把孩子捧上天,顶在头上怕摔着,放在手里怕闪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成绩不好或者不听话时,则山崩地裂,训斥怒骂、嘲讽挖苦、拳脚相加。家长的随意性就是这么大。 我是家长我做主。家里的大事小情,孩子有何主见,家长做主就行了;孩子的关键选择,比如报辅导班、文理选科等等,也必须听从家长安排。说来说去,不管是家里的事还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长的意见比你有权威,孩子就别做主了,你懂啥。结果,在孩子的意识中,很多事就不是自己应该参与的,只能被动接受。 以上所举只是冰山一角。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家长作风”会在孩子的意识中生根发芽,他的行事风格中首先凸显的也是这种“家长作风”,孩子内心也认为理所当然,因为家长就是他的榜样。浸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民主意识的基石坍塌了!就算这样的孩子手握“民主权利”,也不知如何使用。 我们的传统历史悠久,好的固然可贵、可传、可赞,但不良传统同样根深蒂固,不易破除。破除这些不良传统,任重道远。培养优良习惯,才能助力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世界铸就“法治精神”。(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如何避免“权健”式乱象
- 下一篇:不避让救护车该罚,如何避让得教
相关阅读: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