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新农人创业为何偏爱植保飞防

2019-01-06 14:02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本网记者乐明凯
  “全自主飞行、精准均匀喷洒、自主避障……”这是2018首届“极飞杯”植保无人机挑战赛的参赛场景。组织选手参赛的湖北天门大黄蜂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蒋明兰告诉记者,52人参加药剂配比、农田作业精准喷洒等比赛项目,参赛队员平均年龄35岁,最小的仅18岁。她所带领的飞防队,平均年龄25岁,年轻人接受新科技能力明显更快。
  植保作业曾以条件特别艰苦示人,往往是在高温季节冒着中毒风险下田打药。近年来,却有不少新农人回归农村,选择植保,选择飞防创业,并以年轻人居多。这些80、90后飞手们带着酷炫的植保无人机在低空飞行,从展示表演到提供真正的田间高效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村带来新鲜事物,为智慧农业预热,不仅自身收益不错,还实实在在地服务了农业和农民。
  飞手每年可赚10多万元
  90后男孩朱贝贝以前做农资销售工作,2017年单枪匹马在武汉市东西湖区开始飞防创业,从河南到新疆,一路作业2.6万多亩地,收入20多万元,刨去成本,还有10多万元的盈利。2018年,朱贝贝与新疆合作伙伴开始组团,已采购了18架无人机,分9组去作业,每组1辆车、2架飞机、2名飞手。“上个月已经作业8万多亩,每个组能赚七八万元。”
  朱贝贝介绍说,以湖北地区的稻田植保作业为例,每亩次收费10元,每架无人机平均日作业面积200~300亩,每架无人机每天的作业收入可达3000元,而他使用的那架极飞P20无人机的售价在4万元左右,加上充电设备等配套设施,全年作业面积超过1万亩即可覆盖成本。
  “选择大品牌、智能化的植保无人机,是飞手能够实现盈利的最大保障。”蒋明兰说,2017年飞防市场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升级设备后,进行抱团发展。从合作社的飞防订单数据来看,多数订单还是通过团队的形式来完成,平均每人每个月的作业面积在4000~5000亩之间,按照小麦一喷三防每亩次8元的服务费标准来算,收入非常可观。
  也有飞手认为,现在无人机植保技术还在推广中,得先把农民客户的收益提高了,做好服务之后,盈利自然会来。当前阻碍无人机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续航时间不长,人工操作主要就是换药和换电池。湖北省江陵县的雷兵从空军退伍回乡后,选择飞防创业3年,他认为农户要的是高收益低成本,他目前正在做植保无人机及电池的租赁生意,可最大限度地做好成本控制。
  够酷够炫的智能化设备
  蒋明兰称自己是“新型植保工具的推广者”,每当看到植保工具有什么创新产品,她都会第一时间去了解。2015年时,植保无人机大多是遥控操作,每天的作业面积不超过200亩,并不比传统的打药设备效率高多少,而且设备的高成本也让她心生犹豫。
  极飞P20无人机的出现,让蒋明兰眼前一亮。一键起飞、自主飞行,单人就可操作,这些特点与她见过的产品完全不同。2017年,极飞P20无人机已在中国飞防作业超过1000万亩。
  植保无人机不仅是会飞的农药桶,在湖北省枝江市种田大户易玉林的水稻基地,植保无人机与极飞物联FM1智能农田监测站紧密结合,可以对水稻生产进行监控溯源、数据采集,确保水稻生产绿色健康。在2018年6月极飞科技与拜耳、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共同发布的“未来农场计划”中,这里就是全球首批“九大示范农场”之一。
  通过无人机还可以对当地的土地信息、作物数据进行采集分析,这对于加快土地流转经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这些数据也为银行、保险公司在给农户贷款、理赔时提供了依据。
  辛苦之余有满满的成就感
  湖北省农机局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省植保机械总保有量71万台,其中农用植保无人机保有量1000余架,高效植保机械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大大提高了作业效率和农药利用率。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