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驾令填补空白 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
一面自称无能力偿还债务,一面却将轿车过户到他人名下后照常驾车出行。针对被执行人这种有钱不还的“老赖”行为,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人民法院将限制被执行人驾驶小型汽车列入限制高消费选项,发出全国首张限驾令。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获悉,随着信息化执行越来越普及,限驾令已在丽水全市推广,让欠债不还的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 限制驾驶汽车填补空白 近年来,法院的执行措施日益完善,与各部门的联动也更加紧密。布控,限制乘坐飞机、高铁,限制住高档酒店,限制在银行贷款等措施,不断挤压着“老赖”的生存空间,但限制其驾驶小型汽车,却一直是个空白。 2016年3月,云和法院发出全国首张“限驾令”。2017年5月,云和法院开发的限驾令App正式投入使用,进一步方便了执法。2017年8月,丽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在全市推广使用限驾令的决定。至此,这一空白被填上,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得到进一步维护。 “这是车钥匙,我把梅某的奥迪汽车送过来了。”2016年3月23日,迫于限驾令带来的压力,被执行人梅某只能同意拍卖其汽车,派人将车从杭州送到云和。这辆车随后进入评估拍卖阶段。 这是云和法院开出的全国首张禁驾限高令,首次将被执行人驾驶小型汽车纳入高消费行为限制范围。 根据生效民事判决书,梅某应向申请执行人章某履行40万元付款义务。云和法院于2015年12月30日向被执行人发出执行通知书,但梅某在之后的近3个月里一直未履行还款义务,逃避法院执行。直到收到云和法院的限驾令,梅某才交回车辆同意拍卖。从发出限驾令,到被执行人送回车辆,只用了3个工作日。 限驾令督促执行效果明显 梅某的情况并非个案。 云和法院院长叶爱英坦言:“法院执行局经常接到当事人的举报,称被执行人照常驾驶汽车,希望我们采取措施。但是查询结果却经常令我们失望:汽车并不是被执行人名下财产,同时也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车是被执行人的财产。他们为躲避债务,把汽车转到某个亲戚或朋友名下,自己依然享受驾驶汽车的权利,面对法院执行,不是躲就是拖,申请人的合法利益难以得到维护。限驾令的出台正是为了限制‘老赖’这种行为。” 那么,何不直接吊销被执行人的驾驶证,从源头上限制呢?叶爱英解释,吊销驾驶证没有相关的法律依据。限驾令只是限制被执行人的驾驶行为,目的是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并不剥夺其拥有驾驶证的权利。 就如何规范使用限驾令,云和法院专门出台了实施意见。意见明确了被执行人为自然人,但公交车驾驶员、出租车驾驶员等专职驾驶员除外;如果被执行人确实因生活或经营必须驾驶小型汽车,应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请,获准后方可驾驶。一旦被执行人违反限驾令,经查实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予以拘留、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在解除限驾令方面,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即可解除限驾令。限驾期间,被执行人提供切实有效的担保或经申请人同意,也可以解除限驾令。 与交警开展协作执法 为了确保限驾令发挥作用,云和法院制定了举报奖励制度,但收效并不显著。为了让限驾令真正落到实处,云和法院开发了限驾令App,利用“互联网+”将数据整合,与交警部门合作,由交警在日常查处违法的执法过程中进行查核,通过手机上安装的App扫描驾驶员的身份证号或驾驶证号,与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找出被限驾的被执行人。一经发现,不论被执行人驾驶谁名下的小汽车,都将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决定对杨家才立案侦查 09-05
- 落寞的保税店:火爆时涌现开店潮 如今瘦身退市 04-25
- 简单地撤销地震局并不明智 03-05
- 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 10-18
- 益阳一男子自吹海归“硕士”中央有关系骗走他人20万 04-18
- 工程非法分包层层转包是欠薪主要原因 12-19
- 面对身边虐童行为 别做幕后推手 09-16
- 日本8月份核心机械订货继续上升 10-11
- 中纪委查内鬼 网友:承认衙门无净土反赢得信任 05-22
- 开假银行的“董事长”栽了 12-2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