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钱江晚报]莫让"问政形式"成为"形式"

2018-12-24 13:38来源:钱江晚报浏览:手机版
  据《湖北日报》官微消息,12月21日下午,认证信息为“仙桃市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微信公众号“沔水清风”,发布了“关于全媒体问政涉及人员、涉及企业处理情况的通报”,共7人被停职,其分别来自仙桃市安监局、水产局、交通运输局、文广新局、物价局、农业局综合行政执法局6部门。通报还提到,有关人员涉嫌违纪问题,待组织调查后再予处理。 
  此事与所谓的“小纸条事件”有关。据相关报道,上述6部门正是此前一天,在仙桃市全媒体电视问政上接受考试的6家单位。仙桃市委书记胡玖明当时手写一张小纸条,要求主持人现场宣读——“回答的局长,不要搞大话、空话、套话,离题万里,令人生气”。 
  此事在舆论场上引发热议,与外界对电视问政的关注与兴趣有关。虽然电视问政不算是一种很新鲜的政务公开和监督形式,但只要某地的电视问政经由媒体报道,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关注,这也足以说明其形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电视问政的最大意义在于它打破了政府部门和政务行为在一些人眼中的神秘感,外界对权力运行方式的错误揣测会越来越少。更重要的是,它让官员与群众可以通过电视媒介实现面对面交流。官员的语言、语气乃至表情,都会成为政府形象的一部分,这显然对官员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种占着位置不做事的庸官,在电视问政中就会暴露本相。如果其确实无力为人民服务,也会被问责乃至淘汰。由此,行政队伍中就更容易形成一个透明公开的民主氛围,形成一个“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向淘汰机制,这些都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不过,电视问政的具体形式和反馈机制,仍有很多值得商榷之点。比如,电视问政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政务?如果只是一阵风式的“表现”,或者“点到为止”的评议,是否真的能有助于政务进步呢?再者,电视问政的参与者是否可以更多呢?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介的影响力受到冲击,能否将电视问政的形式与新技术平台结合,实现网络问政或直播问政呢? 
  换言之,电视问政只是一种形式,最关键还是电视问政背后的民主监督的精神,以及对公民知情权、参与权的尊重。实现电视问政的功效,需要真正体现问政的“辣味”,拒绝不痛不痒的表面动作,并从电视问政开始,逐渐解决发现的问题,追查相关人员的责任,让它成为民主监督的一个渠道。因此,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电视问政精神在各地的体现,当这类事件不再成为媒体追踪的新闻,而是成为无比寻常的现象的时候,或许才真的说明我们的政府治理现代化达到了新的高度。(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