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压粮改饲中凝聚产业兴旺的力量(2)
“玉米秸秆从以前生火做饭、填炕取暖‘柴火秆’,变成了牛羊的精饲料,吃了长得快、肉质好。”广河县城关镇十里墩村党支部书记马忠海说,今年全村3300亩耕地中2800亩都改种了饲料玉米,村民不仅收入增加了,村里环境也整洁多了。 粮改饲能增收,但毕竟处在产业链前端,收益有限。“把种出来的饲料接着养牛,效益会大增,一亩能达到3000元。”马进福说。 路要一步步走,发展养牛产业,前提和关键在基础母牛。对此县里看得很清楚,在推广粮改饲的同时,就已着手构建从良种补贴、暖棚补助、配种防疫到监督管理、免费保险、协助销售的立体化扶持体系。尤其是利用产业扶持资金,养殖户按6000元-2万元不等的标准进行补贴,破解了启动资金难题。 为了让每一分钱都花出成效,广河县充分调动村民的主体性,激发集体的力量。购牛补贴到了村里之后,村民开会选出代表负责考察选牛、商议价格、统一购买,最后大家公开公平抓阄选牛。全村基础母牛全部上保险,实行耳标、档案管理,通过3户联保、村镇干部监管责任到人,最大限度规避非法倒卖和疫病死亡风险。 养得好还要销路俏。考虑到一家一户养殖规模小、市场经验缺,政府携手市场共同发力,保障农户养殖效益。基础母牛所产牛犊,母牛由财政资金高于市场价收购,用于扶贫奖补的发放;育肥公牛则由合作社、养殖企业每公斤加价1元收购外销。 “今年家里种了6.5亩青贮玉米,刚好够6头母牛吃,比买饲料便宜多了,前些天卖了2头4个月大的母牛犊,赚了1.6万元。”广河县买家巷镇李家寺村贫困户沙艾布一家,靠着改饲养牛快速实现了增收致富。 根据规划,到明年底,广河所有农村的贫困户都将获得1头良种基础母牛,届时财政累计补贴发放的母牛将超过2万头,改饲养牛将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三变”改革中的长久稳致富机制 粮改饲和养牛产业为广河在明年底如期脱贫摘帽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扶上马怎样再送一程,是广河县委、县政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当把粮改饲、养殖增收与全省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工作结合起来思考后,广河县委、县政府眼前一亮,答案有了! “三变”改革,核心是农户入股,分享产业红利。对于“入什么”,在广河已不是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往哪入”。广河的改饲、养牛产业起步不过两年,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实力雄厚的主体少之又少。要让农户有地方入股,就必须培育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龙头。 今年,广河县筹集了2550万元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以每个合作社50万元的标准,在全县51个贫困村各扶持一家合作社。以合作社覆盖全村贫困户,扶持资金由合作社持有和管护,但折股量化到贫困户,贫困户自己还可以拿各类资源、资产入股,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模式增收。 成立近两年的广河县晓鹏牛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集饲草种植加工、牦牛短期育肥、母牛繁育销售于一体,辐射带动了周边96户贫困村民。“我们鼓励村民以现金、土地和人力等多种方式入股,作为一家人共同致富。”合作社理事长马晓鹏说,以土地和基础母牛入股的农户年户均增收可达5500元,如果还在合作社长期务工,户均能额外获得2.4万元以上的工资收入。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产业发展的核心主体。广河县激励企业主动与合作社、农户建立长期、稳定、共创、共享的利益联结关系,企业每有1户贫困户入股、每与1个合作社联合,能分别获贷1万元和20万元。 在这一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下,甘肃腾渊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从去年开始领办饲草种植、循环养殖合作社,吸纳周边贫困户入股,共同打通从种管收贮、生态养殖到餐饮旅游的全产业链条。目前,已有135户贫困户从公司或合作社拿到了合同书、股权证、分红单,户均年底分红超过4600元。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