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稚眼不识白蜡烛,应试造就“套中人”
据本报报道,孙老师在杭州一所热门公办小学教科学,有20年的教龄,这周竟然被一个三年级小朋友问傻了!当天,她上的是实验课,所以给班里每个小组发了一根白蜡烛,让学生们把蜡烛放在水里观察其浮沉。实验做到一半,有个学生跑到她身边,拿着蜡烛偷偷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后来给另一个班上课,她在实验前就进行了调查,发现班里95%的同学不认识白蜡烛。 现在生活中用到这种白蜡烛的地方确实很少,小学生不知道也很正常。如果仅仅只是不认识白蜡烛,或许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但报道中还提到“老师讲台上划根火柴,胆小的女生逃到了教室外”等令人感到匪夷所思的事情,却不由得令人深思。 教材固然需要与时俱进,尽可能贴近现在学生的生活与认知,但更值得担忧的是学生缺乏生活常识,而其背后往往折射家庭教育中的娇生惯养问题。最典型的是划火柴点燃酒精灯,一看忽然冒出火焰,全班都吓坏了,很多学生都不敢点,怕被烫伤。课堂上的实验器具,安全是一个最基本的底线,即便第一次见到,也不必惊吓到如此地步。如果不是从小就呵护过度,何以至此?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教育孩子,确实大有文章可做,有时也常常陷于两难之中。对周围环境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几乎是每一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性,这也会导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遭遇不可预知的危险,家长必须时时严加防范。但如果“严防死守”到绝对安全的地步,孩子也就难免沦为“套中人”,其探索精神极易遭到严重扼杀。父母长辈过度包办,还会直接导致孩子生活经验不足,缺失基本的生活阅历,课本上有些知识点就只能靠死记硬背,不利于深入理解领会。因此,如何在确保孩子安全和鼓励探索之间寻求平衡,是对所有为人父母者的考验。 站在更高层面审视,当下的学校教育也难辞其咎。当前国情下,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无疑具有指挥棒作用。在应试教育的大氛围中,教育价值取向存在“唯分数论”倾向,重纸面考试,轻生活技能。考什么,学什么,既然那些实践性的东西不太考,学生和家长自然也就没兴趣去关注和接触。久而久之,孩子的动手能力自然每况愈下,乃至形成被国人一致诟病的“高分低能”现象。 不认识蜡烛和火柴,或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但只会纸上谈兵,却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如果缺失了基本的动手能力,不仅会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更会影响科研领域的深入探究。一些原本在动手能力上有天赋的孩子,也很可能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失去了发展优势,“泯然众人”。尽管现在很多学校开始重视实验教学,一些学科竞赛也专门开展了实验操作考核,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让整个教育大环境遽然发生质的变化,殊为不易。(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