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拙劣的虚假艳照敲诈屡试不爽:暴露出一些官员有“心病”
为何骗子并不高明的艳照敲诈手段屡试不爽 历经两个多月缜密侦查,湖北省沙洋县公安局民警行程3万余公里,跨浙江、山东、广东、湖南、上海、四川、黑龙江等11省区市,破获一系列利用虚假“艳照”敲诈勒索领导干部的犯罪案件。近日,沙洋县公安局对外通报称,犯罪嫌疑人彭某涉嫌敲诈厅处级领导干部300余人,敲诈勒索金额累计百余万元(据12月9日《法制日报》)。 利用官员的图像拼接艳照进行敲诈是老得不能再老的敲诈手段,伎俩非常拙劣。然而,做生意失败后临时起意决定铤而走险的彭某,却利用拼接艳照和敲诈信,初试牛刀即有颇多斩获——据警方披露,彭某共寄出300余封信件,现已查明的敲诈成功案件就有10起,收到转账资金高达130.2万元,目前已核实的被害人有副厅级干部1人、正处级干部7人、副处级干部2人。这种不正常现象,的确发人深思。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脚正不怕鞋子歪。被骗的官员应该都有一定的法律素养,都有一定的辨识能力,为何甘于被拼接的假艳照牵着鼻子走,乖乖就范,老老实实给骗子转账汇钱呢?如果他们没有做过亏心事,没有发生过与艳照有关的事情,自然就会有充足的底气和正气,不怕半夜鬼敲门,不怕邪气侵身,在收到艳照敲诈信后,理应迅速报警,或者干脆置之不理。一些官员忙不迭地给骗子转钱,且平均每人每案汇款金额高达13万元左右,有个别官员的汇款金额甚至更高。这一现象暴露出一些官员的“心病”或疑似“心病”——这种“心病”的“临床症状”是一见到“假艳照”就心虚、心慌、气短、恐惧、血压升高……就要急着花钱乱投医、治病消灾。 为何骗子并不高明的艳照敲诈手段屡试不爽?为何总有官员拜倒在“假艳照”的石榴裙下?这些官员给骗子汇的钱都不是小数目,这些钱又从何而来?我们有理由怀疑,一些官员受骗汇款的背后很可能存在着与艳照有关联的“故事”,很可能存在着不可告人的秘密或原因。从纪律监督、作风监督的角度看,官员给利用“假艳照”举报信敲诈的骗子汇款也是一封特殊的举报信,也很可能暗含着有关作风问题或者其他违法违纪问题的线索或痕迹。显然,这起艳照敲诈案不能只以刑事案件结束,希望有关部门介入此案,对被骗的官员进行同步调查,看看这些官员甘愿受骗的真实动机是什么,看看官员被骗的背后是否存在着真正的艳照韵事或其他违法违纪问题。如果有,就要依法依纪启动问责程序,给公众一个交代。如果没有,也能够还被骗官员一个清白。 于官员个人而言,应对艳照敲诈最好的措施就是洁身自爱。洁身自爱,是最安全的防火墙、最有效的预防药。官员洁身自爱,心底无私,自然不会有鬼上身。对监督部门而言,面对已经发生的艳照敲诈案件,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主动调查,刨根问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线索或问题。这样,才能守住纪律的红线、作风的底线,才是对监督职责、对公众、对官员负责任的态度。(李英锋)(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时评:食品冒充神药“忽悠病”得狠治
- 下一篇:时评:把毒蛇当宠物养?必须叫停
相关阅读: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