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网络黑账号为违法行为提供"掩护马甲" 怎么管?

2018-12-06 16:14来源: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今年7月,辽宁朝阳公安局发现网民“话某某”在QQ群中发布出售实名微信号的信息,经过4个多月侦查,共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人,涉案微信账号5万余个。 
  10月,浙江乐清公安局抓获了一个假冒腾讯“微粒贷”员工的诈骗团伙。警方在审讯中发现,该团伙利用从非法渠道购买的社交账号作案,涉案金额约60万元。 
  12月1日,互联网账号恶意注册黑色产业治理论坛举办,并发布《互联网账号恶意注册黑色产业治理报告》指出,这类黑产广泛存在于社交、金融、电商、内容、交通等互联网场景中,违反了实名制规则,增加了平台安全成本,滋生了下游“黑灰产”,严重危害网民利益。 
  买账号图什么 
  “掩护马甲”滋生诈骗 
  最近,浙江乐清的小叶遭遇了一场诈骗。做生意的小叶急需一笔资金,想起之前在某个聊天群见过一个自称“腾讯微粒贷内部人员”的群友。添加好友并翻看对方之前发布的朋友圈后,小叶认定这个人的确是“微粒贷”工作人员,便打消顾虑,按要求提供了贷款所需材料。随后,“内部人员”发来申请贷款成功的视频并索取5000元手续费,小叶刚把手续费转过去就被对方拉黑,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 
  明明看起来是正式工作人员,怎么变成了骗子?乐清警方在审讯中发现,这个网络诈骗团伙专门利用从非法渠道购买的社交账号作案,实施诈骗的账号由专人“养号”,通过加好友、加聊天群、发朋友圈等方式打造职业化和生活化特征,具有很强迷惑性。 
  360猎网平台发布的《2017年网络诈骗趋势研究报告》指出,身份冒充、网络交友等成为网络诈骗主要类型,“身份冒充似李鬼,高仿实难辨真伪”成为网络诈骗新特点。 
  “这些网络账号不以正常使用为目的,绕开网络‘实名制’和平台安全监管措施,为网络诈骗、刷单炒信甚至网络黄赌毒等行为提供‘掩护马甲’,滋生了黑灰色产业,扰乱了网络秩序,也对互联网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和困难。”腾讯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张文涛说。 
  “黑账号”从哪来 
  既要“养活”又要“养贵” 
  2015年2月,国家网信办发布《互联网用户账号名称管理规定》,指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 
  在越来越严格的实名制要求下,为了获取大量无从追溯真正使用者的网络账号,恶意注册、“养号”等行为应运而生,并形成了链条完整、分工明确的黑色产业链。 
  要注册账号,先得有一个手机号。专业的手机黑卡“卡商”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大量手机卡,为恶意注册提供支持。随后,恶意注册方通过批量注册设备,利用“接码平台”“打码平台”自动识别短信或语音验证码,通过网站平台验证,初步获得大量账号。 
  由于这类新账号很容易被平台判定为“僵尸号”而封禁,又催生了“养号”团队,专门负责“养活”“养贵”这些违规注册账号。“养号”团队设置自动脚本,让新账号不断自动执行添加好友、浏览信息、发布状态等操作。也有专业“料商”提供银行卡号、身份证号、朋友圈状态配图等个人信息,让账号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此前,广东、广西、甘肃等地出现“卖茶女骗局”,诈骗实施者在社交平台上假扮成美丽善良、家有茶庄的“卖茶女”,与受害人聊天数月并建立信任之后,才开始以茶庄装修、外公生病住院、与继母争夺茶庄经营权等由头骗取受害人钱财。仅广东惠州打掉的一个团伙中就有嫌疑人239名,冻结资金3200万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