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非农业专家:分享中国“平行发展经验”
卢琰 向非洲国家派遣农业技术专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早的援助方式之一,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向马里、几内亚等国派遣少量农业专家指导其种植水稻、甘蔗、茶叶等。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开启以来,派遣农业技术专家成为贯穿中国对非农业援助体系的重要援助活动。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援非八项政策之一是派出百名高级农业专家,2012年启动农业技术专家组,2015年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之后三年时间内,中国通过双边渠道向非洲派出140多名农业专家,通过粮农组织框架派出南南合作农业技术专家46人次。今年举办的2018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提出,未来三年将向非派出500名高级农业专家。 援非农业技术专家通过开展实地调研、技术培训和试验示范等活动,传递了中国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和中国成功的农业发展经验,为解决当地农业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做出积极贡献,并为非洲国家培训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从理论上看,这一方式与现行世界银行等国际主流的农业援非思路不同。这个过程不是在基于建构性知识的权力和技能完全不对等的条件下发生的“发展干预”,而是“平行经验”的分享。通过运用差距较小的技术,如密植、套作,探索中国和非洲发展经验的融合方案,从而构建形成一种新的发展框架。在这种发展框架之下,专家们注重调动当地农户的劳动生产力,通过实施内生性学习过程,推动当地发展能力和机制的建立,由易入难,启动发展进程,有效避免了新自由主义和新制度主义下发展项目的失败。 非洲在过去几十年,受到以新自由主义为潮流的西方发展援助对非洲发展知识体系的不断重构和发展环境的干预,其在发展项目的顶层设计、政策环境、项目实施、制度保障等方面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总结之前派出农业技术专家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下一步应该在政策和制度层面为专家在非洲执行项目任务提供更有效的保障措施,进一步提高技术援助项目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加强项目规划。在全面了解合作国需求的基础上加强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工作力度。对合作国农业发展诉求进行全面性和可行性评估,加强选派专家在前期规划阶段的参与度,增强项目规划的针对性和专业性。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援非农业技术专家储备库建设,将参与项目规划设计环节纳入专家选派整体流程,增强专家对项目整体的把握和认同性。 完善援非专家信息交流平台建设,增强专家选派的连续性。每批次援外专家在到达当地后都面临要熟悉当地环境、了解受援国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等情况,而不同批次的专家往往存在时间不连续问题,未能形成两个批次专家之间有效对接机制,从而造成时间成本高、重复性强,导致正在进行中的试验性项目出现断层。要进一步加强农业专家的信息资料收集与整理工作,并建立和完善相关数据库。 进一步完善专家项目管理制度。可以考虑引入第三方或者独立机构进行项目动态监测和绩效考核。提高援外专家的政治待遇、福利待遇、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进入援非专家队伍,同时加强对援外人员的保险保障水平,降低个人承担风险的成本和顾虑。 建立援外专家心理咨询服务制度。关注和解决农业专家在长时间驻外工作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助于增强援助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建立专家心理跟踪管理档案,在派出前和归国后对专家进行心理辅导,通过定期反馈机制加强专家心理状况的跟踪,定期安排心理咨询师前往受援国为专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辅导专家增强抗压能力和自我调试疏解能力。 总之,“平行经验”作为替代性发展知识,正在为国际发展体系面临发展知识供给不足问题提供一种替代性路径。尽管当前面临一些挑战,但援非农业技术专家的派遣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援助方式,将继续为中非农业合作深入、长远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