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农民日报评论:给猪“刷脸”是搅局还是重构?(2)

2018-11-28 10:25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其实这些年来,随着物联网的发展,为了提高养猪生产效率,智能化技术在一些现代猪场早有应用,他们很清楚养猪的成败与否取决于育种、饲料、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水平等因素。而互联网或者所谓猪脸识别,仅仅是管理水平提升的辅助化手段,仅靠它就能养好猪、吃好肉是很不现实的。猪肉市场需求与行业发展之间的差距,猪肉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痛点,不是单用互联网技术和思维就能轻易解决的。
  让猪场智能化是趋势,但智能化不是万能的,毕竟猪是一个具有生物性的动物,随着每天长大都要吃喝拉撒,智能化解决不了粪肥,疫病也不会因为智能化设备就消失。真心养猪的人都知道,养猪业既是技术活也是市场活,更是民生活,只有充分认识猪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才能把猪养好。在环保压力下,目前来看性价比最好的还是适度规模的标准化养殖模式。
  目前我国养猪业的痛点是市场而不是技术,是数据而不是概念,不从育种、品质和特色上调整养猪业的结构,为消费者真正提供风味特色的安全猪肉,仅从改善养猪的辅助设备上下功夫,让消费者感觉似乎“刷脸”的猪就是安全的,并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做法。需要注意的是,眼前有些养猪企业在众多新概念的影响下盲目拉高硬件水平,将养猪以来多年的积累变成了设备和设施,给行业造成额外的负担。作为传统行业,我们既要敢于勇于拥抱互联网、高科技,更要善于精于做强行业自身优势和特点,方能在巨变的时代大潮中更好更高质量地赢得发展先机。(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