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警女大学生的人生信条为何可怕
“人生总要有第一次的尝试,好的坏的都要尝试” 如果那么想、那么做的是一个未成年人,我们尚可以将其归结为年幼无知。然而,不乏幼稚的想法、充满暴力的行为发生在一个22岁、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身上,却令人吃惊。22岁的成年人,本该负起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接受高等教育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早该具有了对是非的判断。遗憾的是,这些,我们都没有看到。这当然是个别现象,但如果因为是个别现象而掉以轻心,不辨析其中是非,其他人步其后尘是可能的。 “最多拘留15天,其次罚款,其次警告”,法律后果说得“门儿清”,她不会是学法律的吧?即便不是法律专业,至少对法律有一定了解。可惜,只是一知半解。不知道她暴力袭警,和“法律后果不过如此”的误判是否有关? 一种可能,误判影响了行为,如果意识到可能面临刑事追究,就不动手了;另一种可能,明知会判刑,仍会选择袭警。从其“人生总要有第一次的尝试,好的坏的都要尝试”的说法看,后一种可能发生的概率不小。与暴力袭警行为相比,“好坏都要尝试”的想法更为可怕。这是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对她来说,如果错误思想不能及时修正,日后作出比袭警更为恶劣、后果更为严重的事儿,完全可能。 人生有很多“第一次”,有些注定会来,而且往往不期而至,我们无从选择;有个人努力空间的,有些需要我们去争取,有些则需要极力避免。具体说,那些美好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约会”“第一次恋爱”等,值得我们努力争取,而那些会让人生走上弯路的“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吸毒”“第一次受贿”等,能不来最好一辈子也别来。对张某来说,这是她“第一次被刑事追究”,一旦判刑,其学业、就业、信用记录等多方面都会受到不小影响。面对诸多不利后果,她口中的“微笑面对生活”,恐怕只能是一句空话。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好的坏的都要经历”,类似表达挺多,很有些心灵鸡汤的味道,但道理都对,听听无害。不过,和“经历坏的”很多时候无法避免,人只能选择面对不同,“尝试坏的”却体现为当事人对消极后果的主动追求,在伤害自己的同时也会损害家庭、社会。“好坏都要尝试”,是一种应该被摒弃的人生信条。 作家柳青说过:“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对张某来说,这一事件或许可以算作她人生之路的一个“紧要处”,可惜的是,冲动的性格、错误的人生信条让她作出最错误的选择。(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时评:“脱管”的托管机构亟须规范和监管
- 下一篇:[钱江晚报]管狗,从管人做起
相关阅读:
- 别让单独两孩办证变成“瞎折腾” 10-24
- 评论:超市抽奖奖宝马,有钱就能任性? 12-26
- 让工匠精神成为人人向往的精神追求 05-03
- 中教评论:“弃北大读技校”点赞之余当深思 11-19
- 谨防权力型房托干扰新型城镇化 07-23
- 检察日报:黄某嫖娼事件中的大众狂欢 06-04
- 破除“中国式求人”需让法律成为共同信仰 01-22
- 多地“零首付”购房推陈出新 专家:暗藏巨大法律风险 06-04
- 中青报:保护举报者就是保护反腐锐气 09-05
- [光明日报]孩子在危险运动中更应得到最大保护 12-06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