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公安 >

“网络诈骗之乡”如何铲除毒瘤? 巡防宣传净化村风

2018-11-10 14:34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大肆利用QQ行骗致宾阳蒙上“网络诈骗之乡”阴影记者调查
  宾阳如何铲除电信网络诈骗“毒瘤”

  □ 法制日报记者   马  艳
  □ 法制日报通讯员 陈仕天
  2016年,公安部公布第一批电信网络诈骗重点整治区,7个地区上榜,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是其中之一。
  宾阳为何会成为电信网络诈骗重灾区?如何打响围剿电信网络诈骗的歼灭战,肃清电信网络诈骗造成的影响?治理成效如何?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走进宾阳,一探究竟。
  网络诈骗影响经济社会发展
  宾阳是南宁市所辖的一个县,人口110万,已有2100多年的发展历史,距离广西首府南宁仅70公里。自古以来,宾阳就是商贾云集之地,以“百年商埠”闻名于桂中南。
  被列为全国七大电信诈骗重点整治地区,并不是宾阳县第一次背负不良名声。20世纪70年代末,宾阳县一些商人急功近利,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并卖给周边市县。许多群众深受其害,愤怒地把那些假冒伪劣产品骂作是“宾阳货”。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宾阳县着力打造民营经济强县,引导企业树立“诚信宾阳”形象,打造“宾阳制造”品牌。目前,宾阳民营企业有效注册商标156件,10件商标被认定为广西著名商标,7家企业的8个产品获得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名牌产品数量居广西县份前列,“宾阳货”的骂名逐渐销声匿迹。
  “宾阳货”得到正名,“网络诈骗之乡”的风声又开始传出。
  2000年,随着金融、通信业的快速发展,借助于手机、固定电话、网络等通信工具和现代网银技术实施的非接触式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迅速发展蔓延。
  电信网络诈骗如何与宾阳扯上关系?记者采访时,当地人大多认为,宾阳人擅长做生意,跑得远,脑筋转得快,“是从外地学回来的”。
  2013年,宾阳县城电脑店、黄金店、饭店、娱乐场所数量大增,遍布大街小巷,酒吧、KTV就有60多家。很多年轻人开豪车,花大钱,成群结队吃喝玩乐。这些年轻人的生活为何突然发生改变?当地人心里清楚,他们是靠“玩QQ”赚钱发财。所谓“玩QQ”,其实就是利用QQ诈骗。这些“玩QQ”的年轻人被称为“Q仔”。
  “Q仔”的兴风作浪使宾阳“声名远扬”,被贴上“网络诈骗之乡”的标签,这给原本因“宾阳货”而背负不良名声的宾阳,蒙上了一层更大的阴影。
  这些年来,“Q仔”的诈骗手法一直在升级。最初,他们利用QQ冒充受害人亲友直接诈骗,之后逐步发展为使用“画皮”QQ集中针对境外人员的国内家属、公司财会人员、业务合作伙伴等实施诈骗。
  诈骗手法更新换代,案件涉及的资金也在不断扩大。在一起冒充公司总经理微信号诈骗会计的案件中,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此案涉案金额达1000万余元。
  “看着个别村民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诈骗成为一些村民津津乐道的行业。这种不法行为被一部分人效仿,由个人犯罪向多人发展,县城所在的宾州镇以及周边的新桥镇成了重灾区。”宾阳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大队长吕达武说。
  2016年4月10日,公安部发布A级通缉令,公开通缉10名特大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在逃人员。这是公安部首次大规模对电信诈骗在逃人员进行公开通缉。在这10名在逃人员中,有5人来自宾阳县。宾阳县被列为全国七大电信网络诈骗重灾区之一。
  宾阳人的“诈骗”外号传开后,守法的宾阳人既痛恨又无奈。在外地人眼中,宾阳人成为“坑蒙拐骗”的代名词。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