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极科考,远洋运输 无人船时代“启航”(2)
李鑫告诉记者,在业内探讨中,无人船被分为两个层面,一是远程遥控,另一个更高层面是无人自主,换言之不需要人的干预。“无论是科考船还是运输船,要实现对船只的远程遥控并非难事。从技术上来说,最核心的是要解决网络安全和基于控制的船岸协同问题。”在李鑫看来,要实现更高层面的完全无人自主,还有更长的路要走。 航行中的船舶受力复杂,涉及前后左右上下六个维度的运动。但与无人自主直接相关的人工智能,当下尚处于弱智能阶段,要落地还有很远。李鑫举例说,“YARA Birkeland”号下水后第一年,仍需要有人驾驶,与其他船只不同的是,通过嵌在船舶里的机器模型,机器会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获取驾驶技能,预计到2020年才能执行完全自主操作。 与国外相比,我国的智能船舶的研究起步虽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中国船舶工业集团之前启动的黎明工程项目计划,以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设计的绿色海豚系列3.88万吨系列散货船为基础,由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牵头,多家单位参与,旨在国内率先研发、建造一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示范船舶。 该项目首次尝试将“智能”概念应用于船舶领域,是我国对智能船舶关键技术研究的初步探索。该型船“大智”号成为全球首艘获得船级社智能符号的船舶。 在此基础上,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批复了高技术船舶科研项目——智能船舶1.0研发专项。预计11月底,专项的第一艘示范船——招商40万吨矿砂船将被交付,该船通过多种智能系统和应用,为船舶营运提供更为安全、经济和高效的方案,在现阶段,这也被认为是对大型商船有效的辅助方式。 大型商船,无人化面临技术和法规制约 除了科考,在李鑫看来,小型无人船有着广阔的应用场景。 比如在我国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每年禁渔期,海事部门要专门开出巡逻船,一走就是好几个月。如果在某些固定点布设无人小船巡逻,进行远程执法取证,可以大大降低执法成本。 在海洋环境监测、海上搜救、防灾减灾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了多型无人船试验样机。 虽然前景被看好,但李鑫说,要对大型商船实现无人化,在技术和实用上还存在问题。 与无人驾驶汽车相比,无人船在技术上与之有相通之处,但由于航行方式和运行环境的不同,在技术上也有其独特之处。 无人驾驶船舶要进入航运,面临诸多海事法规的限制。比如按照国际海事组织规定,海上航行船舶要遵循《海上航行避碰规则》,为此需要进行可靠性测试。 国际海事组织之前表示,预计在2020年前,法规不会允许无人驾驶船只被投放下水航行,也不会出台无人船立法。 业内专家解释说,船在开阔水域行驶,可以不需要人真正操作,但进入繁忙水道,必须有人介入。按照国际劳工组织要求,需要有足够人力来保障船只航行安全。真正的无人船首先涉及到减员问题,而要修改该法律条款,首先要证明不需要这么多人。此外,现行法律对必须有多少相关设备才能满足航行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真正的无人船在船载设备方面会有变动,可靠性如何,应急情况下怎么办,这些必须经过验证后才会被允许航行,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的相关验证。(记者 陈 瑜)(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流感肆虐,成都儿科门诊爆满!医生的提醒要注意 01-11
- 2017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初赛成功举办 07-18
- 教育部:真改实改彻底改确保深化整改任务落实处 05-10
- 太行山下听心声--革命老区西柏坡镇人民的喜与盼 10-15
- 统筹国内国际资源 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12-21
- 2014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1-26
- 科技部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在智能物流监控技术领域 01-30
- 2014年中国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03-21
- 教育部提醒家长确认学校已为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03-17
- AI你好 你要的人才,在路上 07-1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