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评论 >

法治时评:"非标油"泛滥背后是监管失效

2018-11-08 08:54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11月7日《新京报》报道,据记者调查发现,山东东营、淄博、滨州等地多家化工企业,专门出售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调和汽柴油(简称非标车用调和油),部分油品硫含量达3252.4mg/L,相较于“国六”汽柴油标准,超标300多倍。由于每吨低于国标油品2000元到3000元,山西、河南、内蒙古等地的成品油采购商也趋之若鹜,劣质油品就此流入全国市场。此外,在山东东营、滨州两市,还有一些厂家以“每吨补贴1500元”的价格,诱惑负责拉油的司机换油——把罐车内符合国标的成品油,部分替换成他们的“化工油”。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研究组曾发布监测结果,显示北京和上海的PM2.5颗粒来源中超过20%来自机动车尾气。为何汽车尾气会污染大气?包括人大代表、化工专家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专业群体对此已有成熟的结论,即现行成品油质量标准过低,同时大量非标调和油流入车用成品油市场。此次报道中,亦有石油化工专家表示,这些“非标”调和油会腐蚀汽车零件,对人体造成危害,更会因硫含量严重超标而污染大气。
  劣质油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对蓝天白云的吞噬、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统统都抵不过“调和”下的巨大利润。以报道中某一家调和甲醛的小型化工厂交易量为例,“按照汽油8000元/吨计算,如果一车油换出5吨,换油企业除去1万元甲醇成本,再减掉7500元给司机的‘补贴’,差价能达到2.25万元。每天有十几辆车在该厂里换油,日利润在20万元以上。”没有税收压力、基本上不存在“调和”设备,一本万利的好营生,让一些人疯狂,无视人们的健康、安全和新鲜空气,几乎没有障碍地长驱直入。
  说没有障碍,或许监管部门会不服气。尽管非标车用调和油具有极大的隐蔽性,事实上监管人员也出动了——车身显示“油区巡查”的执法车进入目标工厂附近时,工厂作业灯顿时熄灭,巡查车辆过去约半个小时后,工厂的灯光又重新点燃——如此监管能阻止得了利欲熏心的违法者?
  记者顺藤摸瓜找到了近二十家从事非法车用调和油交易的厂子,这些工厂为何能躲过监管者的视线?据报道,从2013年开始,商务部等国家九部委就对非标车用调和油开始整治,而在今天的山东东营,换油的广告仍随处可见,几乎不是个秘密,监管的成效在哪里?
  调和油作坊再隐蔽,在严格标准检测下,油品高低定见分晓。如果加油站都能坚持进油检测,如果对油罐车坚持路中检测、卸油检测,如果对举报调和油窝点进行彻查,对违法犯罪者重典打击,这些祸国殃民的勾当如何能死灰复燃、生生不息?
  大气污染成为举国上下呼吁和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国各地打响推进的当前,劣质油还能海量地、堂而皇之地涌入全国各地市场,令人震惊,相关监管之疲软乏力更让人震惊。在呼吁油品标准尽快升级的同时,期望各地先行动起来,将非标车用调和油纳入攻坚战的目标,彻底铲除掉这个吞噬美丽蓝天的黑手。(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