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康帅傅”等山寨食品横行农村 成健康隐形杀手(2)

2018-11-01 14:30来源:经济参考报浏览:手机版

  四川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执法人员说,不少山寨食品是趁农村赶集时售卖,主要是一些流动小商贩,都是一次性买卖,卖了就换下一个乡镇,要追踪调查取证非常困难。
  村民成售假者眼里“软柿子”市场监管亟待加强
  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农村山寨食品泛滥由来已久,在一些地方甚至见怪不怪,不少售假制假者毫无顾忌,有恃无恐。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分析说,山寨食品之所以能堂而皇之进入农村市场,一是成本低、利润高;二是监管触角鲜有触及,存在监管不力问题;三是偏远乡村农民鉴别识假能力有限;四是有些人明知道是山寨食品,但图便宜仍然购买。
  “我们卖了几年了,也没出个事,而且村民们还喜欢喝这个饮料,怕什么呢!”在四川达州查处山寨食品过程中,当地一位山寨食品经营者仍然不知悔改。
  “现在,农村村民对山寨食品还缺乏辨别能力,深受其害而不自知。”达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一位执法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查获“六个核桃”山寨食品时,正当执法人员准备将仿冒饮品运走封存时,自称货主“朋友”“邻里”的一群人围了过来。“这个有厂名厂址,又不是三无产品”“老板也是才进的货,你们这样没收了,老板要亏惨”“这个我喝过,没得问题”,七嘴八舌提出质疑,企图混淆视听,一时之间,双方僵持不下。与此同时,周边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不少群众甚至还指责执法者。而这样的情况不止一次出现,给现场执法带来不小的困难。
  “反正喝了又不死人,我们娃娃平时经常喝,也没出现问题。”四川一位村民对记者说,他们村的娃娃都喜欢喝这些山寨饮料,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记者了解到,对于属于食品类的山寨商品,市场监管部门在日常执法中也存在困难。“因为现有法规缺乏操作细则,在基层落实比较难,一般在没有造成危害人身安全的严重后果情况下,执法部门不会主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而且,由于农村经营者的承受能力有限,市场监管部门存在‘立案后难以结案’的风险。”江西一位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坦言。(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