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制人物 >

法院执行干警靠三寸之舌“说”回4000万元巨款(2)

2018-10-28 09:33来源:法制日报浏览:手机版

  吴晓伟先让她发泄完不满,然后倒了水给她。等她稍微平静下来,吴晓伟就开始作法律释明。
  他巨细无遗地解释了相关法律规定,然后逐个分析案件中所有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他的条分缕析下,对方慢慢明白了正是当初自己对案件的回避造成了现在的被动局面,她的责任无从推脱,法律是严谨和严肃的。
  后面几天,这位老人带着律师几次来到法院,吴晓伟每次都和她说上一两个小时,反复讲述相关法律和道理,并援引了很多类似的案例给她看。
  终于,这位老人变得冷静,打消了疑问,她很干脆地承认了自己的责任,表示自己签的字应该承担法律后果。数日之后,老人就通过质押股权的方式,借款将全部4000多万元执行款交到了法院。
  如此大标的案件,在没有查控到可执行财产的情况下,居然以担保人在极短时间内服判认责、自动履行而执结,这让吴晓伟十分感慨。因为一些同类案件中,法律意识淡薄的担保人经常会说,“钱又不是我花的,谁花了钱找谁去”。白纸黑字的法律规则被有意回避着。
  老人很感谢吴晓伟与自己的多次恳谈,她说吴晓伟让她觉得法律和法院都值得信任,自己心悦诚服。
  千磨万击,啃下10年“骨头案”
  吴晓伟平时话并不多,他面对当事人能够旁征博引、滔滔不绝,完全是工作需要。他性格比较内敛坚韧,这在办理许多“骨头案”时可见一斑。
  2016年底,吴晓伟接手了某楼宇系列案,该案系市政府确定的“四久工程”,财产处置周期漫长,已历时近10年,涉及拆迁安置户、材料供应商、银行等近两百名申请人,困难重重。
  如果按照常规分配原则,财产价值远远不够分配。为了保护每个申请人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取得平衡,他与银行反复磋商,终于达成了最佳方案。
  为顺利推进这个方案,吴晓伟逐一向其他100多名申请人做解释工作,不厌其烦地回答了对方提出的问题。
  但就在方案快执行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某申请人罹患脑部疾病,出院后异常偏执,拒绝了既定方案。这名申请人坚持要求得到一楼的某个小商铺,这让整体拍卖该层的计划难以推动。
  吴晓伟无数次去找过他,有时候还在他的铺子里买两包烟,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对方根本不搭理,而且总是两个字两个字地往外蹦:不行、就要、走吧、不谈。
  吃了多次闭门羹后,吴晓伟终于了解到对方因身体原因无法工作,所以迫切想得到这个商铺,做点小生意维持生计。吴晓伟决定帮助他,经过与买受人反复沟通,最终其同意隔断出这个商铺。
  但是,由于无法办理产权证,这种处置仍有隐患。吴晓伟又多次往返于国土、房产等部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原测绘单位,走快速通道,这才完成了办证程序。
  最后,相关案款全部顺利发放到位,这件历经10年有余的系列案件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如今,吴晓伟承担了大量的遗留案件,时间跨度长、案卷数量多、千头万绪、诉求累累。卷宗内外,行行文字,都是他和当事人互相羁绊、密密麻麻的人生。
  行成于思,一路初心相伴
  在大量的执行案件中,吴晓伟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执行总是特别谨慎,格外小心翼翼。
  “我曾经受到过一次巨大的震动,对我来说是个非常严重的教训”,吴晓伟回忆说。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那个案件的申请人是一对老人,他还没来得及阅卷,对方便打来电话说要申请司法救助,村委会开了困难证明想交给他。
  由于吴晓伟当时正在外地出差,便说回来后再安排时间接受他们的材料。两个老人在电话中都讷讷不言,毫不争辩什么,只空洞地说着“哦,哦”。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