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红色文化润泽蒙山沂水(2)
“乡村振兴,文化铸魂。通过弘扬‘爱国爱村、大气谦和、朴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代村时代新风,代村凝聚了民心民意,助推了村庄各项建设。”王传喜说。 临沂市扎实推进“载体+队伍”建设,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了“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会活动格局。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九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第十六届书圣文化节正在举办。自今年6月开始,临沂正在举办历时5个月的首届乡村文化节,文化节以“传承涵养文脉·振兴乡村文化”为主题,开展乡村广场舞大赛、乡村歌手大赛、乡村剪纸大赛、乡村书画大赛、乡村非遗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大赛、庄户剧团优秀剧目展演、乡村革命文物精品展等13项特色文化活动。 临沂市文广新局局长曹首娟介绍,举办文化节,就是为了激发农村文化队伍和文化人才的创作热情和带头开展文化活动的积极性,搭建起农村文化交流展示平合,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推动临沂乡村文化振兴。 做好“文化+”文章,让文化资源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在临沭,柳编这项农村传统老工艺,2017年为全县带来13亿元的收入,并带动两万名农民在家门口致富。而且,临沭农民创新柳编工艺,推动柳木结合、柳布结合,果园修剪下来的枝条、板材加工剩下的边条、残破的树根树皮、废旧的麻绳布条等废料,经过精心的设计和专业化的加工后,就能变身一件件工艺品。 在沂南,通过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该县已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景点7处,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750万人次,实现文化产品销售和各项旅游收入40亿元。 近年来,临沂着力实施文化资源开发和乡村文化旅游示范等工程,通过推动“文化+产品”“文化+旅游”“文化+产品+电商”和“文化+创意”发展,做强了文化产业,让以红色文化为主的丰富文化资源,不仅为沂蒙人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还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沂蒙小棉袄、临沭柳编、郯城中国结、费县刺绣……临沂叫响了一个个文化产业品牌,并通过打造“淘宝村”“非遗+电商”等成功经验,推动文化产业开发,使每个乡镇至少培植和扶持了1个以上的文化创意产品。以红色文化为魂,临沂开展乡村文化旅游示范工程,出台了《临沂市红色旅游总体规划》,选择一批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和自然生态良好的村落融入全域旅游,打造集观光、体验、餐饮、民宿、加工、土特产销售等于一体的文旅特色小镇,带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实施。同时,让文化元素融入到公共设施、民居布局、内外装饰等各个细节中,建设具有临沂特色的美丽乡村。(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开封脱贫动真功
- 下一篇:【秋粮探行】粮改饲试点工作顺利推进
相关阅读: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