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高层动态 >

习近平谈精准扶贫:找准症结把准脉,开对药方拔“穷根”(7)

2018-10-13 14:09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学习微平台浏览:手机版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2017年2月21日)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要继续选派好驻村干部,整合涉农资金,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已经摘帽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要继续巩固,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决制止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7年3月8日),《人民日报》2017年3月9日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各地区探索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这次考核就发现了不少,要及时总结,树立一批立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转化为具体的样本,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各地受启发、找差距、找方向,做到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条件相似的可以照猫画虎来做,条件不同的地方则可以领会精神,得其方法,因地制宜,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途径。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识贫要下功夫。有的地区做法很好,派大量干部下去,一家一家摸底,然后公示,让村民来议贫,还要了解外面买没买房子、有没有务工、实际生活条件怎么样,经过一系列环节后才认定贫困户,认定以后群众也认同。识贫要弄准,否则扶的对象不对,从头就错了,第一颗扣子就扣错了。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精准扶贫,要分类施策。农区和牧区,生态资源保护区和经济发展区,脱贫政策措施能一样吗?现在已经不搞大片区扶贫了,不是整个西北、整个东北怎么扶的问题,而是在不同区域里碎片化的情况下怎么抓的问题。全国扶贫重点是十四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即使在这十四个特困地区也不是面上搞大呼隆,而是缩小到州县、地县这样的范围,在地州、县、乡镇、村人员杂处之中精准找出贫困户。我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讲扶贫要拿出“绣花”功夫,不是定了贫困户以后给他们几头羊、几袋种子,给他们盖房子或者搬走了事,而是要针对不同贫困户,帮其解决不同的致贫原因。扶贫是大政策,大政策还要细化,就像绣花一样。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贫困户有不同的扶法,新疆南疆是一种扶法,石漠化地区是一种扶法,太行山是一种扶法,青海三江源是一种扶法,大小凉山又是一种扶法。对民族地区、游牧地区、“直过民族”地区,对语言不通的地方和语言通的地方,对文化背景不同的地方,工作要因地制宜。可以多提供一些脱贫攻坚工作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给大家启发。 
  ——《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二〇一六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情况的汇报〉时的讲话》(2017年3月23日) 
  脱贫攻坚工作进入目前阶段,要重点研究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实施整村搬迁,要规划先行,尊重群众意愿,统筹解决好人往哪里搬、钱从哪里筹、地在哪里划、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态如何护、新村如何管等具体问题。 
  ——在山西考察工作时的讲话(2017年6月21日-23日),《人民日报》2017年6月24日 
  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分则力散,专则力全。”造成各地深度贫困的原因各不相同,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就全国而言,下一步要重点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以及基本医疗有保障的问题。我在去年十二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情况汇报时就提出,要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培育壮大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打通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只要我们集中力量,找对路子,对居住在自然条件特别恶劣地区的群众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力度,对生态环境脆弱的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群众增加护林员等公益岗位,对因病致贫群众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就完全有能力啃下这些硬骨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