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乡村振兴在行动】丽水唱好乡贤“回归歌”

2018-10-09 16:03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张继森 本报记者蒋文龙 朱海洋
  人才流失是许多偏远山区无法言说又无可奈何的痛:一方面,经济发展呼唤高端人才,另一方面,本土人才“鱼跃龙门”后又往往很难回流。地处浙江西南山区的丽水市,感受恐怕最为深刻。数据显示,丽水常住人口比户籍人口少了整整50万,在国内各地创业的丽水人将近15万,另外还有41.5万华侨分布全球。
  不过,这样的印象,你可能得刷新一下。今天的丽水,无论到哪个山角旮旯休闲旅游,不小心就能与回乡创业的年轻人撞怀,甚至还有不少从外地来的艺术家、设计师和城市白领,他们有的办农场,有的卖网货,有的开民宿,有的搞文创……记者发现,这些人才回流的背后,与这几年来,丽水抓“乡贤工程”有着密切关系。
  建好组织,让乡贤有个“家”
  丽水下辖的缙云县,自古人文荟萃,乡贤文化尤为兴盛。改革开放后,从“四万鸭农闯天下”到“两万带锯床人跑市场”,再到如今的小小烧饼红遍大江南北,造就了一大批有思路、有情怀的新乡贤。
  三溪乡位于缙云县东部,四面环山,许多农民只能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全乡8000多人口,有一半在外头。说起浙江的建材行业、装修行业、广告行业……三溪人都有一席之地。
  2010年,三溪乡成立“创业联谊会”。8年下来,乡贤们虽然大部分时间在外,可家乡修宗谱、写乡志、办节会等,只要乡里领导一个电话,大家都会积极参与。随着作用越来越大,“创业联谊会”也一再改名,从“文明促进会”到“乡贤联谊会”。
  吴仿甦是联谊会的会长,退休前一直在外工作。他深有感触道:“乡恋乡愁是普遍情怀,年龄越大,这种感觉就越强烈。没有乡贤组织,就等于找不到回归的‘门’,没有可回的‘家’。”
  2017年8月下旬,缙云县委发出“红头文件”,构建乡贤大平台。由此,昔日分散的乡贤联谊,终于在县级层面形成规范化与制度化。截至目前,全县所有乡镇、街道都建立乡贤组织,近100个村也相继成立了村级乡贤联谊组织。
  乡贤工作,虽然最早并非始于丽水,但记者发现,与别地不同的是,丽水评判乡贤的对象,不仅是“有德行、有才能、有威望、有情怀、爱家乡”的本土人,也包括到丽水创业就业的“新丽水人”。
  在丽水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邦生看来,既要重金引才,更要就地取“才”。这首先就得建好乡贤组织,把乡贤联谊会打造成为招商引资、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重要平台。
  今年5月,丽水市委就加强新时代乡贤工作,专门出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今年全市所有乡镇必须建立乡贤联谊会,并定期举办在外乡贤家乡行、乡情恳谈等主题活动,以提高组织的黏性和活力。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9月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闭幕后,各县市区乡贤回归或乡贤发动朋友圈所引进的项目就达到177个,意向投资额高达135亿多元。
  筑巢引凤,让乡贤有事干
  “丽水抓乡贤工作,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将其纳入乡村振兴的大格局之中,以此来破解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难题。”丽水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徐丽勇说,如何能够留得住乡贤,发挥更大价值,才是重中之重。
  事实上,在丽水从市级层面部署乡贤工作之前,基层已经出现了青年返乡的一股浪潮。
  人称“松阳蜂王”的麻功佐,带着10多位回乡创业的小伙伴,成立合作社养蜂。通过电商平台营销,现在每月销售土蜂蜜5000余斤,带动200余户农户增收300多万元。
  记者关注到,农旅融合在丽水的崛起,尤为吸引本土年轻人,甚至还有不少艺术家和工商资本。景宁县东坑镇深垟村多肉基地的吴勇,原来在城里从事服装生意,感觉到生活节奏太快,他选择了回村种起多肉绿植。去年,在60亩土地上,吴勇等6个人创造了815万元收入,还带动213户村民发展多肉庭院经济,户均增收1万多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