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甘肃:村里时兴手机上网

2018-10-06 10:38来源:经济日报浏览:手机版
  本报记者 陈发明
  “拿个手机,衣食住行的问题都能解决,你说这世界变化快不快?”10月3日,69岁的马奎录老人拿着新买的手机,向记者展示他孙子发过来的“十一”出行酒店订单截屏,“以前我们去趟市里都要准备好几天,现在一上网啥都解决了”。
  马奎录家住甘肃陇南市成县北关村,趁着“十一”黄金周儿女都放假,马奎录和老伴马玉花也准备跟着儿孙去自驾游。“到省内的几个地方转转,一辈子没出过远门,没想到娃娃们在手机上把线路都规划好了,连吃住都能提前安排好。”虽然是第一次用手机预订旅游行程,但是近几年,手机上网对马奎录老两口来说,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马奎录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老人家早就注意到了。
  “以前地里的东西卖不出去,急得人整晚睡不着觉。现在村里种地的农民用手机上网,开个网店,就把地里的东西卖到了全国各地。”马奎录眼里的变化,得益于陇南市近年来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为了拓宽名优特产的销售渠道,2013年以来,甘肃陇南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礼县苹果、成县核桃、武都花椒和橄榄油、文县茶叶和纹党、康县黑木耳、两当狼牙蜜、宕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销量大增,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如今,在陇南的广大农村,互联网已经无处不在。马奎录的儿子告诉记者,陇南市开设了“陇南发布”政务微信公众号,用来发布政务信息、宣传旅游资源、通知各项事务,近两年还新增加了服务功能,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业务和进行缴费。2017年,“陇南发布”设置了一个“乡村大数据”板块,在这个平台上,各村的村民可以完成实名认证,在“村聊”中发布本村的“新闻”和大事,其他完成认证的村民能点赞和进行评论。
  “以前村里只能通过大喇叭通知各种事情,但现在无论是微信还是‘村聊’,随时都能看到村里发布的消息。”马奎录说,他的侄女是陇南的驻村干部,专门负责帮助村民在网上开微店,这几年村民从被动接受指导变为主动要求学习电商知识,老人说:“虽然陇南山大沟深,但是手机上网让我们的土特产走出了大山,也让我们的眼界更开阔了。”(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