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农民成“网红” 乡村振兴添活力

2018-10-05 16:00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新华社记者曹祎铭、陆华东、李雄鹰
  干农活、摘果子、捉鱼虾……当这些原本再普通不过的乡村农事通过农民的手机镜头直播,并引来大批城里人追捧时,一系列奇妙的“化学反应”让农民成了“网红”,由此带来的经济价值、农业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正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力。
  不拼颜值的网红农民
  今年31岁的甘友琴是广西灵山县的一名普通农民。一年前,甘友琴的生活被几段干农活的小视频而改变,一下子成为不少网友追捧的“网红”。
  “家人一时兴起想让我试试做网络直播。我想自己又不是大美女,说话还不标准,会有人看吗?”甘友琴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给自己取了“巧妇9妹”这个网名,并时常在田间干农活以及制作当地特色美食的时候进行直播。
  很快,关注她的网友越来越多,不少网友在甘友琴直播期间表示希望品尝到当地果蔬和特色美食,于是甘友琴又尝试着开起了网店。今年4月,甘友琴在直播中推介了一种在当地生长的柑橘,短短24小时就卖出了6万多斤。
  自2017年5月试水网络直播以来,甘友琴在数十个网络平台上拥有了数百万的粉丝。与此同时,甘友琴通过电商平台自销和代销的农产品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
  与甘友琴有着相似经历的网名为“乡野丫头”的湖南怀化农民则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将侗族的风土人情传递给了广大网友。靠着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乡野丫头”的直播平台被许多网友称为“精神上的农家乐”。不少网友表示,自己已深深爱上了这些具有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而这些少数民族文化也勾起了他们内心的乡愁。
  农村深度触网让手机成为新农具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农村地区网络覆盖范围的扩大,我国农村地区网民规模不断增加,手机已逐渐成为不少农民发展生产的“新农具”。同时,这也为农民“网红”讲好农村故事、传播最真实的乡村声音打开了一扇大门。
  2017年3月,由付永、柴现恩、张详威三位农业技术专家和七名谙熟新媒体技术的年轻人组成的“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在河南郑州成立。他们利用互联网直播平台制作视频、图文,把农业生产技术通过互联网传授给广大农民。
  团队创立之初,付永和队友们怀疑农民上网的普遍性,对农民在网上学习农技存怀疑态度。“我们一开始的尝试,时断时续,每隔几天发布一篇文章,没时间就不写,但是后来,随着文章点击量越来越大,不少读者直接在网上咨询各种种植技术问题,我们整个团队开始改变当初的想法。”付永说。
  如今,“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每天都会收到许多农民在互联网平台上的私信提问。“我家菜根烂了怎么办?”“怎样让弯黄瓜变直?”……
  借助互联网平台,“付老师种植技术团队”的服务还打破了地域限制,不少在国外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国农民也得到过付老师团队的帮助。而他们在互联网平台上也拥有了数十万的粉丝,在这些粉丝中,农民占了很大比例。
  益农信息助力乡村振兴
  在农民“网红”不断涌现并凸显经济价值、技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的背后,是各类益农信息借助“网络”进入千家万户的过程。
  作为全国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江苏省已经建成运营1.3万余个益农信息社,全省涉农行政村覆盖率达89.9%。同时,江苏省也在推进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通过搜集、分析、分发相关农产品信息,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规模,可以有效缓解农产品过剩与滞销难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