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蓝图

2018-09-30 14:41来源:经济日报浏览:手机版
  本报记者 李慧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简称《规划》),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工作做出具体部署,是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分类有序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依据。
  《规划》如何考虑和处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如何破解产业规模小、链条较短、品牌较杂的问题?如何实现乡村人才振兴?9月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解析。
  除前言外,《规划》共11篇37章107节,设置1个指标专栏和15个任务专栏,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张勇指出:“《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重点任务,提出了22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3项、预期性指标19项,首次建立了乡村振兴指标体系。同时,《规划》还对到本世纪中叶的乡村振兴目标,分两个阶段作了远景谋划。”“《规划》细化实化了乡村振兴各项工作,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是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蓝图、总路线图。”余欣荣说。
  对于处理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规划》有着哪些部署?张勇介绍,《规划》坚持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对如何统筹城乡发展空间、优化乡村发展布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出了要求,并按照集聚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4种类型,明确了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方法和步骤。
  “处理好城乡关系,某种意义上是关系到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问题。在当前阶段,按照补短板的要求,要找准农村的短板,也要发挥城市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双轮驱动,不可偏废。”张勇强调。
  《规划》提出,发展壮大乡村产业。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核心,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交叉融合,加快发展根植于农业农村、由当地农民主办、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推动乡村产业全面振兴。
  余欣荣指出,针对当前农村产业规模小、链条短、品牌杂的问题,《规划》围绕着乡村产业振兴提出了28项重大工程、重大计划和重大行动。未来将从坚定不移地夯实农业基础、推进质量兴农、抓好产业融合、抓好特色产业四个方面推动产业振兴。
  “要牢固树立农业基础意识,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实现好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中国人手上的目标。中国人的碗里要装中国人自己生产的粮食,中国人的粮食要用中国自己繁殖的先进品种,进一步推动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更实更牢。”余欣荣说,此外,要完善乡村产业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不断创新符合乡村产业振兴的新组织形式,进一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乡村振兴,人才振兴是关键。其他方面的振兴归根到底都要靠人才这个基石。没有牢靠的人才基石和不断持续注入新动力,乡村振兴难以实现。”余欣荣表示,乡村振兴为一切有志于“三农”的各类人才提供了广阔天地,当前亟须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能力突出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从“三农”发展的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搞活人才的政策措施。
  余欣荣说,首先要练好内功,不仅要发挥好党管人才的政策引领作用,还要让人才自身更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研究农业,只有这样,人才在乡村这块土地上才能真正服水土,发挥应有作用。其次要借外力,人才振兴这个舞台是开放的,要更好地欢迎各方面人才,聚焦到乡村舞台上展示才华。再次要强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面下功夫。
  对此,农业农村部将推动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计划、杰出青年农业科学家项目、农业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形成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的大合唱。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