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中俄友好关系史上的动人一幕(2)

2018-09-10 14:1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浏览:手机版

  10年前的那个5月,在世界各国中,俄罗斯第一个向中国地震灾区送去救援物资,第一时间向灾区派去救援队和医疗队,还成功地把一位被废墟掩埋了的老人营救出来。现任俄国防部长、时任紧急情况部长绍伊古的女儿尤利娅,当时也在救援队中担任心理医生。
  而在惊心动魄的唐家山堰塞湖抢险中,因国内缺乏重型挖掘设备的运输机,水位告急,溃坝在即。获悉俄远东地区有米—26重型直升机,范先荣代表中方立即向俄相关部门提出请求,得到对方第一时间回复。俄方马上派出经验丰富的机组人员,从哈巴罗夫斯克机场起飞抵达四川绵阳机场,把重型推土机、挖掘机等吊运至堰塞湖,在抢险运输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因此,得知总领馆辖区内的“海洋”全俄儿童中心主动邀请中国灾区孩子赴俄疗养,范先荣更感到了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实实在在的情谊”,也感到了一种神圣的责任感。“遭遇大灾大难,孩子们劫后余生,千万不能在赴俄疗养中出任何一点差错。否则,何以对得起他们的亲人,对得起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关爱!”范先荣说。
  范先荣记忆犹新:孩子们的健康安危,牵动两国高层的心。细心周到地考虑每个环节,与俄方进行具体衔接,领馆每天都要向国内汇报孩子们在“海洋”的点滴情况。
  俄方对这批特别的小客人同样高度重视。远东地区经济欠发达,“海洋”全俄儿童中心里的大客车数量也有限。为此,俄方在全市范围内挑选出车况最好的几辆大客车,去机场迎接。
  “海洋”儿童中心里本没有人会中文,但是,中心想用“很中国”的方式,用一些标语横幅来表达他们对灾区孩子的关爱。那天,中心工作人员拿来一幅中文横幅,征求范先荣意见,上面两行字——四川,我们与你同在!中俄,永远是朋友!“看到这标语,我心生感动。俄罗斯人是真正用心用情了,才会有如此感同身受、激励人心的标语。”
  一路“播撒友谊之种”的征程
  中华民族是一个懂得感恩、报恩的民族。2010—2011年,作为对俄方接待中国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俄疗养的积极回应,中国政府也邀请了千名俄罗斯中小学生来华参加夏令营,马佐尔耶夫即是夏令营代表团团长,北京、上海,大连、青岛。一路欢歌,一路笑语,一路交流,他期待参加夏令营的中小学生“成为俄中之间的友好使者,把两国间传统友谊代代相传”。
  10年间,“海洋”儿童中心与中国的情缘还在续写。这里,成为了中俄两国青少年加强交流、增进友谊的一个缩影。
  凭栏望海,“海洋”全俄儿童中心国际与地区合作意向处副处长塔季扬娜·玛扎尔娓娓道来:这些年,中心与中国的合作日益增多,两国青少年之间交流密切。每年,中心都会迎来中国各年龄段的学生。最近,中心还与黑龙江、山东等省区建立了常态化交流机制。今年,中心还首次把俄罗斯国内“小小外交家”项目的部分活动,安排到了中国,让俄罗斯和欧洲国家的青少年,走进中国中小学校,开展青少年人文交流。就在8月31日,中心刚刚结束了来自中国的两批50名中小学生的疗养交流项目。
  心灵相通,情感相依。让友谊的种子在两国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世代相传、历久弥坚,几乎所有受访的中俄人士,都表达了这一共同心声。
  (本报符拉迪沃斯托克9月9日电)(责任编辑:刘晓方)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