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生态修复白鹭飞
郭建立 许金安 本报记者 陈显萍 初秋,正在建设的河南省新安县黄河神仙湾旅游度假区里,波光潋滟,白鹭翩翩,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拍照。 2016年以前,对于新安人来说,白鹭只是飞舞在对古诗词意象的无限憧憬中,而今,白鹭却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常客。每年3月-11月,数千只白鹭在旅游度假区的黄河湿地上筑巢栖息,觅食嬉戏。它们美丽的身影不仅让新安有了盎然的生机、诗意的灵动,也为新安“脱胎换骨”的生态提供了最有力的注解。 作为矿产资源大县和工业大县,面对环保“欠账”多、生态压力大的形势,近年来,新安在生态修复行动中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用绿色发展赢得金山银山,呈现出了喜人的变化。 矿坑变良田 裸露了10多年的石寺镇西沟村矿区矿坑,如今已变身四五级台阶的梯田。西沟矿坑原本沟壑纵横,几乎寸草不生,生态脆弱。两个月前,废旧矿山修复整治大会战打响,几十台大型机械昼夜施工,挖高填低,因势造地,明年春天这里将被种上绿植。 对于矿区修复,新安的做法是边开采边治理。北冶镇马行沟采区的变化,是新安矿山治理的一个缩影。10多年前,马行沟村出现山体滑坡现象,而且旁边还是当地一家大型企业的采矿区,遇到暴雨等极端天气,村民夜不能寐。6年前,该村在责任企业、国土、扶贫等部门的支持下,在村子与镇区过渡地带建设搬迁惠民小区,配套暖气、文化大院、休闲广场、游乐园、健身设施等,450户2000多人陆续搬入新居,过上了与城里人一样的生活。建设社区的同时,废旧矿山植被恢复同时推进。 经过几年努力,矿区连片治理近2000亩,种植花椒、石榴、薄皮核桃、中药材等经济作物和向日葵等景观作物,昔日让人头痛的废矿坑如今已变身绿色宝库。 既要搬得出,更要能致富。依托当地优良的紫砂资源发展传统陶瓷业,一批乡土老艺人重披战袍,豆芽罐、紫砂壶、仿古瓷摆件、酒具等成了热销产品,仅北冶镇就培育了6家陶瓷企业,而新安县陶瓷紫砂产业工艺传承人达50余人,从业人员300余人,开发陶瓷、紫砂产品330多种,年产值超千万元,实现绿色转型,既留住了乡愁,又传承了文化。 今年,新安把矿山修复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补齐生态短板。7月中旬,又展开了为期两个月的矿山修复集中整治行动,按照“谁破坏、谁修复、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坚持矿山采矿区和排渣场生态修复工作与资源开发同步进行,做到逐步消化“老账”,坚决不欠“新账”,“闭坑一个恢复一个”,日出动大型机械400余台(次),恢复治理矿坑96处3000亩。今冬明春,昔日满目疮痍的矿坑将迎来新生。 荒山成林海 “原来这里是一片乱石山,光长草不长树,每年防火压力大,人见人愁。现在好了,3家企业来治理,还栽种树木,明年形成气候,不但能调节水量、固土保肥,而且年可抵消二氧化碳排放量500吨以上,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新安县郁山林场场长牛同安每隔一段时间总要到林场来看看,谈起荒山治理,他异常兴奋。 石寺镇与正村镇以一河一山为界,河是黄河,山为石寺坡,东西长3公里,作为国有郁山林场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乱石密布,灌木丛生,治理难度大。 为彻底改变这一地区面貌,今年春季,新安县率先在全省实施了首个由排放企业出资筹建的碳汇林项目。面积达1500亩的造林工程,按照常绿与彩叶树混种的模式高标准建设,超3000万元的造林费用,由当地3家大型企业“买单”,这些涉及电解铝、水泥、氧化铝生产及铝加工的企业“跨界”造林,由“排碳大户”变为“低碳先锋”。今年年底前完工后,建设企业将获得30年林场管理权,不仅可抵消碳排放,还可发展林下经济。在获得国家有关部门审批后,林场二氧化碳吸收额度还可在全国碳交易市场上市交易,实现卖“碳”增收。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