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在山西开班
本报讯(记者 吴晋斌 马玉)9月3日,全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培训暨杂粮等作物登记品种展示观摩活动在山西召开。这是我国品种登记制度实施以来的第一个登记品种评价展示活动。 国家出台实施《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一年多来,品种登记制度在制定完善工作管理规范体系、解决“一名多品”问题、探索品种登记管理服务、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效。 截至8月31日,全国品种登记申请量达到15442个。其中,通过省级审查的14622个,通过全国农技中心复核的有12511个,样品检测合格入库10685个,公示品种9423个,已经通过农业农村部公告的达到了7179个。这些公告品种,涉及粮、油、糖、果、菜、茶7大类全覆盖29种登记作物。 培训班上,全国农技中心主任刘天金介绍,种业作为农业发展的芯片,正在推进以绿色品种选育为重点的绿色革命、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的科技革命、以质量兴种为重点的质量变革、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重点的企业变革、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重点的管理变革。这些变革归根结底都是落在“品种”这个发展命脉上。品种登记作为一项全新的改革创新制度,担负着补齐非主要农作物种业短板和服务好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任务,必须在推进实施中把握好品种管理的改革要求。 刘天金介绍,品种管理变革的基本遵循是“放管服”改革精神。具体到品种登记管理方面,“放”就是将品种的入市权交给市场。“管”,就是加强登记事中事后管理,“服”就是品种登记许可服务和农业生产服务。 刘天金介绍,品种登记要积极探索建立登记品种验证、评价、鉴定三大管理体系。同时,要创新服务思路方法,树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绿色发展为引导,以种植适应性为基本,由市场自主择优良种推广种植。要种到地里看、发到网上选,构建一个登记品种供给选用渠道。要全面构建新型评价展示网络,探索推行“面由国家布、线由省级牵、点由基层设”的全新立体式展示模式。在品种展示安排上,形成点次密度高、辐射范围广、覆盖区域大的品种田间种植评价展示网络。要全力打造绿色评价展示品牌,兼顾良种良法与农机农艺的融合。 培训班上,有关专家对当前我国谷子、高粱、花生等作物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品种选育方向。全体培训人员还前往晋中市榆次区现场观摩了2018年谷子、高粱和花生登记品种展示和良种良法配套示范。 (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开学在即 留守儿童缺的是什么?
- 下一篇:铜梁:樱桃住进连排“别墅”
相关阅读:
- 太行山下听心声--革命老区西柏坡镇人民的喜与盼 10-15
- 统筹国内国际资源 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12-21
- 科技部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在智能物流监控技术领域 01-30
- 2014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1-26
- 2017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初赛成功举办 07-18
- 教育部:真改实改彻底改确保深化整改任务落实处 05-10
- 2014年中国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03-21
- AI你好 你要的人才,在路上 07-14
- 流感肆虐,成都儿科门诊爆满!医生的提醒要注意 01-11
- 教育部提醒家长确认学校已为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03-17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