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大学生引来台湾火龙果
秦明忠 本报记者吴晋斌 “从7月份一直可以采摘到12月底,一年收获十茬。”山西省侯马市的高建伟身材壮实、皮肤晒得红黑,第一眼望去就是一个普通农民,他的经历却不太普通。 2008年,高建伟从北京邮电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通讯服务公司打工,做了“北漂”。2014年春夏之际,高建伟去侯马郊区北郭马村的草莓采摘园参观时受到启发,也想搞一个草莓采摘园。经过一番考察,又被浇了一头凉水:侯马周边种植草莓的农户已经很多,市场基本饱和了。 不久,他从网上看到一条信息,北京已经于2009年从台湾引进红心火龙果。高建伟觉得这是一个机会,于是重返北京考察,发现市场前景很好:“山西和北京的自然条件接近,都属于北方温带气候。北京能种,在山西也一定可以成功。” 2015年5月,高建伟联系上了台湾一个火龙果种植基地,经过反复考察学习,引进了种苗和种植技术。 然而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火龙果属于仙人掌科,人工种植需要在地里支起一个个立柱,使植株攀援而上。就是这个立柱支架,高建伟就反反复复摸索多次。 最初他使用了木质支柱,但是在潮湿的土地里,支柱很快就被腐蚀折断了。第二次,他换成钢架支柱,不久以后又出现生锈现象,也不耐用。第三次,他按照台湾和我国南方地区的一般做法,用水泥做成上端带圆形盘架的立柱,每柱固定四棵株苗。坚固性解决了,但这种方法非常占地,每行只能种植30棵株苗,在寸土寸金的温室大棚内并不科学。 经过反复实验改良,高建伟终于发明了双排株苗种植法:水泥立柱上端不用圆形盘架,而是横向拉一根穿着软管的铁丝代替。这样,不仅每行少用一半的立柱,而且株苗增加到了每行60棵。也就是说,同样面积的地块,种植效益增加了一倍。 但很快又出现了新问题。第一年种植时,株苗长得正旺,有一天忽然出现黄色小斑点,几天后越来越大,甚至半条茎条都腐烂了。高建伟急忙向台湾方面的技术人员请教。“后来才知道,火龙果一般不会有病虫害,这种现象是真菌感染造成的。可以将生病部分剪掉,伤苗会自己康复再生长。而剪掉的茎条,除了完全腐烂的扔掉外,把轻度感染的拿到太阳下暴晒,伤口会自动愈合,还可以插扦繁殖。”就这样,他边干边学,从农业“小白”成了火龙果专家。 大棚种植需要配套完善的灌溉设施,高建伟在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起初,他从火龙果耐旱怕涝、但夏季生长期又需要大量浇水的特性出发,设计了大水管和滴管相结合的双管道灌溉系统,分别在不同生长阶段使用。几个月后他却发现,由于晋南一带水质碱性较强,细小的滴管口经常被水垢堵塞,而且原来使用的PE管材对环境应力十分敏感,弯曲施工时容易折断,抗热性差。 经过查阅资料,多处请教,高建伟对已建好的灌溉系统进行了返工重建,改用强度较高的PVC管材,又增加了一套喷灌系统,变成了现在的管灌、滴灌和喷灌三套管道相结合的灌溉系统。“在生长旺盛期,用大水管灌;采摘期,需要时开喷灌洒水;而平时只开滴管慢慢渗透。这样既保证了株苗生长需要,又可以节能节水。”高建伟告诉记者。 2016年7月,他种的火龙果成功产果。高建伟介绍道:“咱们北方的大棚火龙果,一次种植可以收获20年以上。每年从7月份开始成熟采摘,一直到12月底,可以采摘10批次果实,亩产可达4000到5000斤。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我把大棚做成了采摘园。每到周末、节假日,附近的市民就带着孩子过来观光采摘,每年亩均纯收入能有七八万元。” 他还发动远在太原的姐姐和吕梁市交城县的同学抱团闯市场,分别在各地实验火龙果种植,也先后获得成功。目前,高建伟在各地的红心火龙果种植大棚达到了九座,带动不少农民从事火龙果种植。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连州市引种“甘露梨”促品种升级
- 下一篇:湖北天门市岳口镇玉米芋环套种增收
相关阅读:
- 统筹国内国际资源 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12-21
- 教育部:真改实改彻底改确保深化整改任务落实处 05-10
- 2014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1-26
- AI你好 你要的人才,在路上 07-14
- 流感肆虐,成都儿科门诊爆满!医生的提醒要注意 01-11
- 教育部提醒家长确认学校已为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03-17
- 科技部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在智能物流监控技术领域 01-30
- 2014年中国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03-21
- 太行山下听心声--革命老区西柏坡镇人民的喜与盼 10-15
- 2017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初赛成功举办 07-18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