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要从“完成时”来评价成效
央广网北京8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当前,精准扶贫进入决胜阶段,各地扶贫干部纷纷出真招、见真效。但是,一些地方将预期收益当作扶贫成效:果苗种下去、牲口刚养上,就开始宣传扶贫收益,而忽视技术、市场、气候等因素,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 只把蓝图描绘好,却无法真正达到扶贫效果,这无异于给群众“纸上画饼”。对此,中国乡村之声特约评论员魏永刚认为,扶贫,不能只是说说,只看“进行时”,而是要脚踏实地,创造“真金白银”,从“完成时”来评价扶贫成效。 魏永刚:眼下,不少贫困地区都排出了脱贫摘帽的时间表。设定预期目标对于鼓舞士气、增强紧迫感,非常有必要。但是,究竟能不能脱贫,归根结底要看结果,要看取得的成效,而不只是看预期。 扶贫攻坚是一场社会变革,它将改变贫困地区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产业扶贫是基础,增加收入是关键。只有产业发展起来了,贫困群众的各项收入有了稳定而持续的增加,扶贫才算见到了成效。因此,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一项硬任务,也是各地区各部门下力气最大的地方。 谋划脱贫预期,当然要把产业发展的预期效果计算进去。但是,预算能不能兑现,最终决定于产业发展的结果。衡量脱贫攻坚成效,也得按照产业发展的“完成时”来算账,而不能简单地看“将来时”。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往往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一项产业的发展能不能真正促进一个地区实现脱贫,不是投产之后增加多少收入这样简单的算术题,需要考虑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也许,一个没有预料的小问题,就可能影响扶贫产业发展的效果。规划了项目,找到了产业,就来算收入账,就来评判它对脱贫攻坚的成效,表面看是草率行为,实际上是急功近利的急躁厌战情绪的表现,这种急躁情绪要不得。 当然,很多地方的实践都说明,脱贫产业发展和任何事业进步一样,不会是一帆风顺的直线型前进,必然会有曲折。我们不能把市场变化带来的产业波动,与脱贫攻坚成效直接联系起来。面对波动,基层干部不能惊慌失措,认为“前功尽弃”了;上级部门也要理解,不能粗暴“问责”。我们要对扶贫产业发展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耐心,不能把账算得太满。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产业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促进发展,更好地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责任编辑:刘晓方)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 上一篇:皖北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思想状况
- 下一篇:多雨季节 池塘管理要注意这7点
相关阅读:
- 统筹国内国际资源 服务教育改革发展 12-21
- 2014年中国参与第四代核能系统国际论坛工作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03-21
- 2014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11-26
- 太行山下听心声--革命老区西柏坡镇人民的喜与盼 10-15
- AI你好 你要的人才,在路上 07-14
- 2017年天津市创新创业大赛初赛成功举办 07-18
- 流感肆虐,成都儿科门诊爆满!医生的提醒要注意 01-11
- 科技部与白俄罗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在智能物流监控技术领域 01-30
- 教育部:真改实改彻底改确保深化整改任务落实处 05-10
- 教育部提醒家长确认学校已为学生建立电子学籍 03-17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