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新闻中心 >

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智慧”(2)

2018-06-21 12:12来源: 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据中卫市固沙林场副场长郜永贵介绍,运营初期,沙坡头地区一年超过300天刮风沙,风助沙势,流沙压埋铁路致火车中断的情况时有发生。据记载,铁路通车后不到一年时间内,因路基积沙造成铁路中断11次。这一现象直到20世纪80年代“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形成,才彻底解决。
  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大会在内罗毕召开。作为中国治沙经验的沙坡头麦草方格,获得国外专家一致认可,并成为最早向世界输出的中国治沙方案。此后,一批批国际沙漠化治理培训班、国外专家来沙坡头实地考察治沙经验。
  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副站长张志山说,多年实践证明,麦草方格目前仍然是最便捷、环保、低廉的固沙模式,也为后期植物固沙提供了基础。沙坡头沙漠试验站通过长期生态学监测研究证实,在中国北方沙区通过人工植被建设实现区域生态恢复是可行的,这为全球干旱区沙害治理提供了范式。
  荒漠化治理路仍漫漫
  以麦草方格为基础的治沙模式,在守护包兰铁路畅通的同时,也阻挡了风沙向城市侵袭,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据中卫市政府介绍,近些年,通过扎设麦草方格等防风治沙措施,已在腾格里沙漠边缘扎设草方格15.5万亩、营造灌木林14.5万亩、封禁保护15万亩,在北部沙漠边缘建起了60公里的防风固沙林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
  铁路保住了,城市安全了,但中国乃至世界的荒漠化威胁依然存在。因此,置身沙坡头的治沙力量关于荒漠化防治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受风沙危害严重的国家。全国有荒漠化土地261.1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2%;沙化土地172.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9%。
  2015年中央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国50%可治理的沙化土地要得到有效治理。
  张志山说,到目前,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少”,但是治理效果,即人工植被固沙效益及其稳定可持续的维持,依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比如一些地区人工固沙植被大面积退化和死亡,跟植物种类选择、种植规模、密度不合理有关系。”他说,干旱沙区的水量平衡对沙漠化治理至关重要,因此“干旱沙区水量平衡与生态水文学研究”也一直是试验站的研究重点。
  在中科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站的一块试验区,记者看到了正在模拟中国北方不同气候带沙区水量平衡的自动监测系统。
  “通过模拟不同气候带降水和地下水位,连续精确监测植被土壤系统中降水入渗、地下水补给、土壤水动态、蒸散发、植物生长等过程,实现北方沙区水量平衡的模拟集成研究,这将有助于将来更加精细化地治理沙漠。”张志山说。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