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公司非法交易1800余条产权信息 公司和个人均触刑法
正义网上海6月13日电(记者 林中明 通讯员 陈岚)上海市虹口区检察院近日向法院起诉一起征信公司出售公民房屋产权信息的案件,涉案的信息达到1800余条,该院在指控该公司及员工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同时,向社会通报当前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持续高发呈现的新动向。 1800余条产权信息被交易 公司和个人均触犯刑法 被告人潘某是上海一家企业征信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兼总经理,征信公司平时经营主要业务就是对企业的信用资质、财产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但从2016年11月开始,征信公司服务的一些客户小额贷款公司为了放贷更加安全,对个人借贷抵押用的房产信息真实性进行核实提出额外需求,潘某为满足客户的非法需要增加业务,指使其公司员工蔡某、凌某等人,根据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房屋地址,向他人购买个人房屋产权信息,即“产调信息”,然后将这类信息出售给上述小贷公司等客户。案发后经核实,检察官逐条对产调信息核实,发现均能明确识别房屋产权人、产权情况等财产状况内容,共计1814条,该类信息的泄露对产权人等造成严重安全隐患。 检察机关认为,该征信公司及其负责人潘某、员工蔡某、凌某违反国家有关规定,购买公民的敏感信息并予以出售,情节特别严重,应当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追究刑事责任。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持续高发并呈现新动向 据该院办案检察官盛琳、黄春笑介绍, 2016年至今,他们共计受理审查逮捕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20余件50余人,涉及被泄露的个人信息多达数百万条。虽经重点专项打击但案件仍屡禁不止,并不断变化,呈现出一定的新动向。 案件数量及人数增长显著。2017年,该院受理的同类案件数与2016年相比翻了一倍,而且继续呈增长态势。这既说明司法机关的专项打击行动力度加大,同时也反映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高发。 犯罪主体主要是销售人员及行业“内鬼”。这类犯罪的主体集中在金融行业、房地产行业的销售人员,他们或是拥有个人信息的资源,或是对个人信息有需求,通过购买、交换信息、出售等方式牟利。还有的是行业“内鬼”,将在履职、提供服务过程中掌握的个人信息出售牟利,这在银行、教育、电信、快递、证券、电商等行业比较集中。 犯罪手段从个体模式向网络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展。早期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基本都是一对一的单线联系,如上门兜售等。随着打击的深入及犯罪模式的不断变化,利用网络上的组群交换信息的方式、建立微信公众号贩卖信息的方式增多,导致大量个人信息外泄。同时,团伙案件呈现出“非法获取、制作贩卖、终端使用”的犯罪链条模式,有的上下家之间甚至没有直接接触,出现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分工的地下黑色产业。 被交易的公民个人信息从普通型向高度敏感型发展。从案件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种类来看,由原先的姓名、手机号、地址、身份证号等组成的普通信息,发展到涉及房产权属信息、行踪轨迹信息、航班、出入境信息等高度敏感信息,这些信息极易与电信网络诈骗或其他犯罪关联,甚至与绑架、敲诈勒索等犯罪活动相结合,给公民人身权、财产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涉案信息数量巨大,犯罪成本低廉。目前他们受理的单个案件涉及的公民个人信息从几千条到几十万条不等,数量最多的一个案件涉案信息达到20多万条,而20多万条信息只需要几百元就可从网络上购买。由于此类罪名本身的判刑是比较轻的,导致犯罪成本较低,不少不法分子为非法牟利大胆以身试法。 检察官忠告:优化营商环境强化公民个人信息保护 大数据是把双刃剑,大数据时代,既要保障信息数据产业的发展,又要避免个人信息扩散失控,检察官将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兼顾个人信息保护与大数据发展的需要,确保在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前提下,为大数据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刑事司法保护。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