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开违规发放津补贴的“隐身衣”(2)
违规发放内容上也呈现“多样化”。福建省武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傅衍华根据工作实践分析,有的异化到发放实物,妄图通过实物减轻“负罪感”,通过采购工作必需品变相让大家接受得“心安理得”,增加监督和调查的难度。 问题缘何屡禁不止 巧立名目变相发放津补贴,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由明转暗,“四风”问题隐形变异,折射的是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对作风建设抱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幻想,精神上缺“钙”、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以及监管缺失、执纪不严等问题。 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原所长顾善忠在因违规公款购买礼品、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被查处后反思,自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政治觉悟不高和组织纪律松懈。他懊悔地说,作为一个单位的负责人,本应该时时、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但因为自己思想上觉悟上的一时偏差,造成如此严重的违规违纪问题。 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会出事。有规矩没有严格执行,没规矩自己胡乱“立规矩”,同样会出事。从各地通报的典型案例来看,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对有关制度规定认识不到位或进行“选择性解读”,或沿用过期、失效的文件,甚至自行出台政策发放津补贴。宁夏回族自治区曾通报,2014年至2016年,石嘴山市师资培训中心两任主任张鸿云、杨占军曾先后主持召开由副主任王林、祁勇参加的主任办公会,无任何政策依据,研究制定《市电大分校教务教学有关费用发放标准》,自立名目、自定标准,以电大教务教学费、教材管理劳务费、招生奖励费等名义违规发放津补贴、奖金等共计92.44万元。四人最终被问责。 违规发放津补贴或福利隐形变异问题,其产生的原因多样。 很多违规者侥幸心理作祟,总是认为“钱不多、事不大,不会引起注意”“我们操作得很巧妙,没人发现得了”“相对于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违规发放津补贴很难被发现,监督、调查也困难”,因而明知故犯。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违规者自作聪明,自以为瞒天过海,实则自欺欺人,终究有被查处的一天。 “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也是原因之一。“这是我们班子成员一起商量确定的”,这句话成了常见托辞。打着“集体决策”的旗号,戴上“民主决议”的面具,实质上还是一种集体腐败;“人人有份”,看似体现了领导班子对职工的关心,归根到底是权力的任性。 有专家指出,国家早就强调禁止违规发放津补贴,国务院有关部门也早有相关规定。但是,在实践中,没有针对地区和部门差异提出更加具体的制度措施,这也是违规发放津补贴禁而不绝的原因之一。 扭住“七寸”重拳整治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这既是对正风肃纪的最新部署,也是掷地有声的政治宣示,更是对迟疑者、观望者的有力驳斥。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查处“四风”问题要严到底、不能让。巧立名目滥发津补贴不仅违反了国家财经纪律,导致收入分配不公,而且容易影响干部队伍稳定,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必须重拳出击,强力整治。 根治巧立名目滥发津补贴问题,首先要把主体责任扛在肩上,做到有权不任性。各级领导干部要向党中央对标看齐,不仅要带头反对“四风”,形成“头雁效应”;还要担当起领导责任,坚决纠正管辖范围内的作风问题。在辽宁省,省纪委紧盯顶风违纪问题较为突出的地区和单位,近日接连约谈了5个市、4家省属企业和省属高校、2个县区和2家市直单位党委主要负责人,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压力传导。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