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100个基层院|贵州七星关区:从"112"到大数据办案
周祖云忘不了那段把脚当轮子,把膝盖当桌子的办案经历。 作为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检察院的一名退休的老检察,他从1982年退伍后转业到七星关区检察院,在此工作近20年,直至2002年退休。5月1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忆起最初的那段办案岁月,周祖云仍然历历在目。“80年代检察院条件非常艰苦。”周祖云说,贵州多山多树,交通不便,而且当时所有的办案材料都要手写。“外出办案,我们靠的是‘112’——一支笔、一叠纸,再加两条腿。不能走车的地方就用脚走,没有桌子拿膝盖抵。” 他曾办理过一起盗伐林木案件,由于案发地路途遥远,再加上手写材料,需要群众不断确认、修改、签字,效率很低。他们花了两个星期,走访20余户村民,才最终完成调查。“那个时候办案都是靠双腿走出来的、靠手写出来的,这种‘112’的原始办案模式太落后,效率太低。”周祖云深有感触。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案件数量逐年增多,“112”办案模式已不能满足办案需要。为提高工作效率,2004年,该院采购了两台电脑。该院副检察长梁道义已53岁,他告诉记者,当时大部分人都不会用电脑,院里只好专门聘请两名打字员负责文书打印工作。这种模式一直延续了10多年,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打字,电脑也逐渐普及全院。“像我这样的老同志,刚开始学习打字非常费劲。很长时间都不会十指敲键盘,只会用一个手指头戳键盘,当时被大家叫作‘一指禅’!”梁道义笑着说。 2013年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上线后,案件承办人开始全面使用电脑办案。法律文书的制作、传送、审签等全部通过线上完成,干警不用再像从前一样,将纸质版卷宗来回移送。这让大家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让数据多跑路,让干警少跑腿。 在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贵州省检察院又自主研发了该省检察机关大数据司法办案辅助系统。该院青年干警丁龙松向记者演示了办案辅助系统的操作:他先选中自己正在办理的一起盗窃案件,然后进入“类案推送”板块,勾选了“一般盗窃行为”“累犯”“已满18周岁”等关键信息,按下回车键后,系统自动向他推送了该省司法机关之前办理过的相关案例,并附加了量刑意见、判决结果等详细信息,整个过程只用了1分钟。 “以前,我们在确定量刑意见时,需要查阅各类法律,对比各种情形,至少花费几个小时,现在只要1分钟即可解决。”丁龙松有些兴奋地告诉记者。 正是意识到科技对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2014年,贵州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的意见》等文件,正式点燃了大数据的星星之火。随后,该省检察机关也结合办案实际,进一步探索大数据服务司法办案。 “我们院一直很重视大数据办案,在这方面下了许多功夫。”该院检察长刘永说,他们专门成立了深化大数据应用推进智慧检务工作领导小组,还建成举报中心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看守所远程监控系统;案件管理中心配备快速扫描仪、电子触摸屏等先进设备,大大提升了检察机关管理信息化水平,为检察工作发展注入新动力。“我们还跟公安机关进行合作,正在建设远程提讯系统。将来,对于案情比较简单的案件,在自己院里就能提审犯罪嫌疑人。”刘永告诉记者,现在大数据办案不仅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更带来工作理念和工作方式的变化。 毕节市委常委、七星关区委书记崔英魁这样评价该区检察院的大数据检察工作:“区检察院紧扣工作重点,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办法,推进大数据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从一支笔、一张纸到现在的大数据办案——在刘永看来,这些变化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背景。“正是改革开放让经济飞速发展,近年来,贵州从农业大省到‘大数据之乡’,从‘地无三里平’到县县通高速,这都是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