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媒体报道 >

违法广告规避监管屡上"头条" 拷问企业价值观

2018-03-31 22:26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违法广告屡上“头条”拷问企业价值观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只有加大对互联网违法广告的惩处力度,提高互联网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广告违法违规的成本,才能倒逼互联网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广告审核和内部监管,最大限度遏制广告违法违规行为。
  据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根据观众举报线索,央视暗访发现,今日头条避开北京、上海等审查严格的大城市,借助技术优势在监管松懈的二三线城市大量刊登违法广告。为规避监管,今日头条采取“二跳”方式,由看似合法的广告点击进入,跳转至含有低俗、虚假医疗广告的非法广告,引诱消费者步入圈套,严重侵害消费者和合法商家的权益。
  去年12月,今日头条因为存在持续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以及“标题党”等问题,被北京网信办要求严肃整改,现在整改尚未完成,又被曝以“智能”手段发布虚假广告,可谓一错再错,屡罚不改。今日头条据称拥有超过2亿活跃用户,这意味着该平台发布的每一条虚假广告,都可能有百万、千万甚至更多用户看到,对用户造成的误导和损害之大、造成社会影响之恶劣可想而知。
  今日头条被曝发布虚假广告以及员工内外勾结逃避内部审核,这些问题在其他一些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也时有所见,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严格说来,这些问题并不难发现,更不可能长时间不被发现,关键要看网络平台和自媒体平台是否真正严格依法行事。以合法广告“二跳”至违法广告为例,这需要网络平台的广告部门与技术部门内外勾结,一个在前面拉业务,一个在后面提供技术支持,网络平台只要有完备的内部监管机制并严格监管,不可能长期对此一无所知。
  互联网平台和自媒体平台通过发布广告获得利益本身无可厚非,这也是互联网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之一。但是,互联网世界从来都不是法外之地,一些互联网平台、自媒体平台利用技术手段藏污纳垢,成为滋生虚假广告、违法广告的温床,这是互联网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颗“毒瘤”,必须依法严加遏制,并下狠手予以清除。
  几年前,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技术是中立的,“不干涉”可能是最好的分发信息的原则,今日头条拒绝“价值观先行”。现在看来,一些网络平台把“算法”当作利益的砝码,一切围着流量转,唯点击量、转发量马首是瞻,“标题党”泛滥,其实都是企业价值观虚无、跑偏甚至严重错误的体现。包括今日头条去年底被责令整改传播色情低俗信息、违规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等问题,以及这次被曝发布虚假广告等问题,很难说不是坚持所谓“不干涉”信息分发原则、拒绝“价值观先行”造成的恶果。
  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一家企业能走多远。互联网平台纵容虚假广告、违法广告存在,甚至精心设计“二跳”式广告运营模式,将某些个人的利益、企业小团体利益置于公共利益、社会伦理及法律规则之上,这是企业价值观的严重扭曲,是企业“价值观滞后”必然出现的结果。互联网企业通过发布虚假广告、违法广告,或许能暂时获得一张漂亮的账目表,但虚假广告、违法广告侵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败坏社会风气,特别是那些专门针对低收入消费群体和社会弱势群体的虚假广告、违法广告,更是无异于攫取“带血的利润”,其严重危害性和恶劣社会影响决不可等闲视之。
  监管部门应当以查处今日头条违法广告事件为契机,打一场强化互联网广告日常监管的“持久战”,推动形成互联网广告监管的常态机制和长效机制。只有加大对互联网违法广告的惩处力度,提高互联网平台和自媒体平台广告违法违规的成本,才能倒逼互联网企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利益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广告审核和内部监管,最大限度遏制广告违法违规行为。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