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挂名专著代发论文 青年教师评职称有“套路”(2)

2018-03-26 11:36来源:中国青年报浏览:手机版

  然而仍有人铤而走险,这在福建省某公立高校讲师高护(化名)看来,不足为奇,“期刊的版面就只有这些,但要发论文的人那么多,不托人找关系很难发出来。所以有些人干脆找人代写代发也不奇怪了。”

  近来,高护为托关系找期刊发论文已花费近万元,因为要评副教授至少需要3篇一类核心期刊的论文,其中一篇用一本专著抵消。对于高护来说,出专著“不成问题,学校出版社可以给免费出版”,但自己没时间写且又不想“随便写写”,而发论文则成了他的一大难题。

  “高校青年教师评职称难确实是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宋乃龙认为,评职称需要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是个逐步积累的过程。但个别老师为了寻求快速成长做出急功近利的行为,这一方面与高校教师群体竞争压力大,待遇偏低,生活压力较大不无关系;另一方面,当前“重科研、轻教学”的评价导向,甚至是“重量不重质”的评价机制,使青年教师疲于学术产出,也刺激了个别青年教师为了完成评职称的科研量化指标,而做出一些学术不端行为。

  “职称的评定主要有两大硬性标准:一是教师的资历;二是达到一定教学标准和科研的标准,其中科研的标准相对比较容易量化,比如论文、获奖情况等。”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大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张政文认为,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多年来没彻底解决的问题,比如重科研,轻教学。

  究其原因,张政文认为,其核心的问题在于教学成果转化周期长,且教学成果不容易量化,在学生、同事评价老师时也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这位老师比较严厉,其实这未尝不是件好事,但同学就给老师打低分。

  但也有“青椒”向记者“吐槽”,很难有完整时间进行科研。“上课、培训、各种会议等常占据了教师大半时间,利用零碎时间进行‘见缝插针’式的科研,反而成了很多人的常态,但科研若没有完整的时间和长时间的积累,也很难出精品”。

  此外,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副校长宋宝安看来,目前很多青年教师感觉评职称难,也与高校岗位设置有关,“这么多年来,我们的人才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我们大量评职称,现在很多高校的岗位已经满了,所以只能退一个补一个,青年教师就更难一些。”

  多元化,精细化高校教师评价体系需完善

  针对因“评职称”而催生的乱象,宋乃龙认为,应内外兼治。

  “‘挂名专著’‘代发论文’等现象说明相关部门监管存在漏洞,特别是代发论文网站已成代发论文信息的主要集散地,查处起来非常困难。而且也没有操作性强的对此现象进行规制的文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三不管地带。”宋乃龙建议,尽快通过监管操作性强的立法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构建新闻出版、公安、工商、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惩处提供违法行为的企业,切断利益链条。

  此外,宋乃龙认为,要大力提高青年教师地位待遇,为青年教师发展解决后顾之忧,同时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对于师德师风违规行为,坚决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更重要的,则是“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构建符合教师发展规律的公平、公正、公开的教师发展环境”。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