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法治社会 >

广州探索实名推荐干部制度(2)

2018-03-16 13:40来源:新华社浏览:手机版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仪式感
  《行动计划》要求通过学习党章、重温入党誓词、组织参观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设立主题党日、亮明党员身份、每月亲自缴纳党费等形式,推动各级党组织以固定的时间、规范的流程、明确的主题开展组织生活,增强党员干部党的意识、党性观念和对党组织的归属感。
  “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仪式感是《行动计划》的创新点之一”,市纪委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要高度重视程序性和仪式感,激发和涵养党员干部心中的虔诚、庄重、敬畏与专注。
  ●加强党建队伍职业化建设
  问卷调查显示,19.58%的受访党员表示所在单位从事党建工作的人数在2人以下,41.24%的受访党员表示所在单位从事党建工作的仍为兼职人员。市委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专业化党建人才队伍的匮乏,导致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缺乏人才支撑。建立专业化的党建队伍,是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要加强党建队伍职业化建设。在市属高校推动党建内容进课堂,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设立党建二级专业研究方向,培养党建专门人才。
  ●把执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情况纳入个人廉政档案
  《行动计划》明确指出,把党员领导干部执行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情况纳入个人廉政档案,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标准。对政治不合格的坚决不用,已在领导岗位的坚决调整,情节严重的严肃处理。
  “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作为纪律红线,对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的情况记入个人廉政档案,这一次作为根本要求被明确提出。这将成为提拔的硬杠与红线,将为组织部门在选拔任用干部时提供重要参考,也有利于具体落实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标准。” 市纪委政策法规研究室负责人说。
  ●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53.20%的受访者希望“在选人用人方面加大反腐败力度”,在所有选项中唯一超过半数。
  根据《行动计划》,广州将建立干部监督信息档案,综合运用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巡察、督导、专项整治、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方面信息,运用大数据和电子化管理模式,实现干部监督信息收集汇总、动态更新、分析研判、共享利用一体化。此外,严把“党风廉洁意见回复关”,对政治上有问题的一票否决、廉洁上有硬伤的坚决排除。
  干部提名推荐是干部选拔任用中的关键环节。《行动计划》明确规定,探索实行实名推荐干部制度,实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纪实制度,建立选人用人失误失察、干部“带病提拔”问题倒查机制,由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下查一级,原则上每年开展一次集中倒查,根据工作需要开展个别倒查。经调查核实,确实存在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问题的,严格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市委组织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行动计划》明确推进干部“带病提拔”倒查工作常态化,“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探索”,特别是对刚换届新任职干部就严重违纪违法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推行组织生活定制计划
  从调研情况来看,当前,不少党组织仍然习惯于大水漫灌式的教育管理,内容不外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上下一般粗,雨过地皮湿。加上宣传方法落后、组织形式滞后,使党内政治生活“不接地气”“不冒热气”。
  问卷调查中,约82%的党员认为应当“着力丰富和创新理想信念教育形式”,反映出党员思想上进步需求与现有教育形式之间的矛盾仍然存在。
  《行动计划》鼓励组织生活方式推陈出新,明确要求规范组织生活记录,分类建立党员干部组织生活档案,试点推行组织生活定制计划,结合党员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组织生活。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