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保治理不断升级 生态环境部“接棒”美丽中国建设(2)
以问题为导向,整合碎片化环保职能 在3月14日的讨论中,西部地区的一位市长道出了他的苦恼:过去调研水污染问题,通常要好几个部门、甚至好几个分管市长同行,一个水的问题,在岸上归环保部门管,在水里,归水利部门管,而地下水,则归国土部门管。调研的队伍一长串,砍了谁都不行。 市长们的烦恼有望破解。按照生态环境部的职能,原来分散在环保部、水利部和国土资源部等部门中的水环境保护职能,都将由生态环境部统筹,“九龙治水”的局面有望终结。 在环保系统工作了30年的王金南院士,对这个问题感受颇深,水污染管理问题长期割裂在不同的部门,在基层的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造成职能重叠、交叉,造成行政成本浪费,出了问题却无人“接盘”。 这样的尴尬还有,按照过去的体制,企业排的污水,在岸上环保部门负责,到了河里就归水利部门管,其实就割裂了自然的生态属性,可能在岸上时,水质还是达标的,但流到河里就不达标了,而各部门自说自话,不能真实反映污染状况。 污染治理职能分散重叠低效被诟病多年,但每一个职能都是一个部门的“奶酪”,轻易动不了。 王毅说,自然资源和生态保护职能按资源门类分散在国土、水利、农业、林业等部门,虽然有利于根据资源属性进行专业管理,但与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有所冲突。而在污染防治领域,由于环保机构成立时间较晚,原先的管理职能分散在各部门,环保机构成立后,原部门的相关环保职能加上解决新问题的各种行政授权,使得“以部为单位”甚至“以司为单位”的决策模式广泛存在,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甚至相互冲突的局面。 此次机构改革组建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就是要解决职能分散、碎片化的问题。 方案提出,组建自然资源部,将过去分散在国家发改委、住建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的自然资源的调查和确权登记整合,统一行使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的职责。王毅认为,这样的整合才能真正实现对山水林田湖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 建设美丽中国只有进行时 过去几十年间,我国环保机构历经4次大改。改革初期较好地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污染治理,随着时代的发展,仍会出现与现实需求不适应的状况。因此,在王毅看来,不能说现在的方案就尽善尽美,也不能说一劳永逸,建设美丽中国,仍需不断对机构进行完善。 王毅说,之前,考虑到我国现行的法律框架、历史沿革、改革方向与实践探索等问题,他们在相关咨询报告中曾提出 “一委一部一局”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即成立国家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自然资源的资产管理,成立资源与环境保护部或生态环境保护部,统一负责资源开发、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的监管职能,同时,成立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局,负责美丽中国目标的制定、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测和独立评估。 尽管此次机构改革并没有成立专门的部门对国家的生态质量进行评估,但王毅认为,改革需要分步实施,现有的方案确实有助于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也有利于生态和污染排放的统一监管,在未来也应考虑设立一个更加独立的监测与评估部门。 王毅指出,此次机构改革把资源、环境的职能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整合,新组建的大部门就有条件从更综合、系统的角度,以提高生态环境整体质量为目标设计未来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转型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 王毅建议,在组建自然资源部和生态环境部的同时,还需进一步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抓紧提出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工信部等各部门的环境保护责任清单,解决政府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不清、效率不高的问题。 此外,应组建跨行政区域和流域管理机构,进一步解决跨界资源环境问题,并协调中央地方关系。在重要区域和流域,逐步形成统筹协调机制、行政管理机制、科学咨询和评估机制与统一信息平台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为辖区无证摊贩开绿灯 这场街角巷落的微贪腐案尘埃落定 07-07
- 侵华日军“513”部队首被发现 日本老兵:主做细菌研究 06-03
- 把认罪认罚从宽作为“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抓紧抓实 05-30
- 步长董事长女儿花巨资上斯坦福?董秘:以公告为准 05-03
-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03-08
- 江西广播电视台原副台长张晓建被开除党籍 04-16
- 阳泉市检察院对假酒销售商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2-23
- 香港各大政团社团一致谴责激进示威者围堵香港中联办暴行 07-22
- 天津市场监管部门针对权健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 12-29
- 宠物殡葬行业问题多 宠物墓地回避是否有资质问题 04-13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