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陵:乡村高科技“美容”记
新华社西安3月4日电 题:陕西高陵:乡村高科技“美容”记 新华社记者 张骏贺 春耕时节,何村的不少村民正在自家的温室大棚里忙碌。圣女果、黄瓜、草莓……大棚里一茬茬丰富的蔬果早让村民们致了富,但一度从大棚里丢弃在田间地头、堆满道路两旁的瓜蔓、菜梗,曾让这座村庄被垃圾包围,成为当地人们的“心病”。 何村隶属于西安市高陵区通远街道,是个典型的农业村。从20世纪90年代起,村里开始发展大棚种植,是享誉关中平原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然而,从大棚里丢弃在田间地头、道路两旁堆满的瓜蔓、菜梗,曾让这座村庄被垃圾“围村”。通远街道办人大工委主任何鹏回忆,“每到换季时节,尤其是夏天,村民们把大棚里摘除的菜叶、菜梗扔在田间地头,扔在道路两边,腐烂之后就会形成异味,实在让人无法接受。” 近两年,村里和陕西环保集团合作,开始了一场系统化、“科技范儿”的“垃圾处理战”,让这座村庄变了。 一台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站,让村民们处理垃圾的观念变了。如今,村民们既可以将垃圾分类丢进家门口的“分类垃圾桶”里;也可以手持一张智能卡,将纸张、塑料、玻璃等可回收垃圾,投进村广场上的智慧垃圾分类投放站里,根据系统自动称重,变为卡里的积分。村民向建宏说,“村民们可以用这些积分到村里的指定商铺兑换小商品,我家里的牙刷、牙膏、香皂等,就是用积分换的。” 一座智能垃圾处理站,让垃圾的“命运”变了。如今,不论是家里的厨余垃圾,还是大棚里的瓜蔓菜梗,都会被送往这座建于农田与住宅间的“智能垃圾处理站”内。站内的两台高科技机器,一台可以经过微生物机械高速发酵堆肥,让可腐烂垃圾,变成有机肥还田“变废为宝”;另一台可以利用低温磁化技术,让不可腐烂的垃圾进行低温热处理,变为陶瓷灰,用于建材基材或植物生产的催化剂。截至目前,何村共收集各类生活垃圾199761.5公斤,其中可回收垃圾16278公斤,处理有机垃圾128709公斤,生产有机肥5120公斤,处理无机垃圾5202公斤。 一整套系统的治理方案,让这座已经致富的村庄也变美了。如今村里的道路不见一点垃圾,空气中也没有一点异味,映入眼帘的只有一栋栋整洁的洋楼。 一样的理念,让三秦大地上的更多村庄换了新颜。在距何村不远的上院村,除了拥有同样的垃圾处理项目,还多了一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利用MBR膜式污水处理技术,让生活污水不再随意排放,出水标准也达到当地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准。 “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是关键。”陕西环保集团生态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传勋说,不仅在高陵区,公司还在陕西镇安县、富县等地共开展了25个智慧垃圾分类资源化处理及生活污水处理试点,未来还会覆盖更多村庄。(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KTV擅用音乐电视作品作者可主张表演权 07-29
- 史上最失败舆情公关案例:涉失实披露 京东或将遭集体诉讼 09-07
- 山东:公开悬赏100万缉捕50名重大逃犯 08-17
- 简政放权,看看这11部法律作了哪些修改 11-05
- 10天生产9.1吨!“猴头菇菌种基地”咋成制毒窝点? 04-24
- 人民日报评论员:"反契约陷阱"给世界经济带来失序风险 07-14
- 陕西彬州市委市府被指欠八百万 省纪委监委核查 05-29
- 携手踏上亚太繁荣发展新征程——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 11-13
- “温比亚”强势北上 豫皖苏鲁多地暴雨破历史极值 08-20
- 内蒙古一退休厅局级领导干部被开除党籍、取消退休待遇 12-0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