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信网络诈骗花样不断翻新 详解诈骗类型与流程
学员小赵准备给爸爸买个新年礼物,在某电子商城买了部智能手机,下单后第二天接到一个“177”开头自称电商客服的电话,说订单出现异常,只能货到付款,如果同意只需填一下信息,支付的钱两天内会退到银行卡上。结果,小赵在电话里填完信息后,银行卡中剩的几百元不翼而飞,“客服”也联系不上了。 从“猜猜我是谁”到“我是公检法”,从冒充电商客服人员到五花八门的购物办卡……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的迅猛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的花样也不断翻新。一些骗子从过去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转变为利用当事人“害怕惹事损财”的心理,冒充客服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等实施诈骗,其手法不断创新,且一环扣一环,具有相当大的迷惑性。 电信诈骗的基本流程是:骗子通过电话与事主联系,进行诱骗;事主受蛊惑上当后,按照骗子的要求把钱存入所谓的“安全账号”,骗子随即通过银行网络快速将钱提走。 电信诈骗的主要类型有:骗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退票或改签补款为由核对个人信息,骗取当事人银行卡或网银的账号、密码和验证码等;冒充电商客服人员或网店店主,以订单有误、签收异常或误操作诱使当事人到银行ATM机进行验证;冒充社保中心或税务部门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者发送短信给当事人,谎称当事人有一笔社保补贴或购物退税未领取,让当事人到银行的ATM机上进行领取操作;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谎称当事人银行的电子密码器将失效,让当事人进入指定网站进行升级操作;冒充警官、检察官、法官等“公检法”人员,告知当事人涉嫌洗钱、贩毒、偷漏税款、使用假发票等严重犯罪,要求当事人配合调查,尽快将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还有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伪基站发送木马链接诈骗等等。
尽管骗术层出不穷,特别是电信类诈骗手段不断变异,但万变不离其宗,实质都是要把群众的存款转入骗子的指定账户。只要能做到遇事不慌乱,行事多谨慎,不贪图小利,不轻信莫名信息、陌生电话,不把银行账号和密码透露给陌生人,更不把钱打到陌生人指定的账户,就能够有效避免自身财产遭受不法侵害。(责任编辑:韩佳欣)
|
- 和布克赛尔县法院与公安机关建立执行联动机制 05-17
- 陶凯元会见欧盟普通法院院长积家 03-17
- 零容忍!天津一盘踞繁华商圈恶势力团伙成员被判刑 07-08
- 高速公路收费能降吗?交通部:不具备降费空间 08-01
- 第50名"百名红通人员"周骥阳被公诉 当庭认罪 12-10
- 情侣开车途中吵架,女友开门跳车身亡!法院这样判 10-27
- 彝良:合伙人散伙就上法庭 皆因不结算惹的祸 11-07
- 外汇局:严打以创新为名的各类外汇违法犯罪行为 02-05
- 俞正声参加新疆代表团讨论时强调 广泛凝聚智慧和力量 夺取新时代 10-19
- “今日焦点网”、“社会焦点网”等11个网站被查处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