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人民法院 >

行程万里人民至上 习近平春节考察足迹回访(3)

2018-02-22 18:35来源:新华网浏览:手机版

  五年过去了,今日的元古堆村道路平整了、新房建好了、自来水通了,元古堆村的贫困发生率从57.3%下降到6.72%,2018年底全村有望历史性地整体摆脱贫困。

  “那天,总书记对大家说,‘咱们一块儿努力,把日子越过越红火。’我做梦也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茶煮沸了,热腾腾的水汽氤氲着马岗的笑容。

  “我坚信,中国人民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

  用实干履行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用实际行动启示13亿多中国人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一次次考察调研,问疾苦、听民声,他叮嘱地方干部“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生动诠释了他“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的执政理念。

  ——一次次走访慰问,察民情、思对策,在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战旗村同群众交流时那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道出了“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政治本色。

  ——一次次专题座谈,听汇报、作部署,研究破解深度贫困之策,“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他向全体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他是最关心百姓的人。”提起四年前的场景,内蒙古阿尔山市伊尔施镇林业退休职工郭永财和老伴冯秀华仍激动不已。

  冬日的阿尔山气温经常在零下30℃以下,住房是头等大事。“以前,冬天早晨四点钟就被冻醒。”冯秀华回忆。

  2014年隆冬时节,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他们家中,了解到一些群众还存在住房困难后,他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

  当年6月,郭永财一家告别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搬进了敞亮的新楼房。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铿锵的话语,彰显了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和最大的担当。

  ——牵挂老百姓行路难,他强调既要把农村公路建好,更要管好、护好、运营好,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更好保障;

  ——牵挂百姓看病难,他为健康中国谋划蓝图,提出要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牵挂百姓上学难,他强调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

  每一个决策,都为了兑现那句向全体人民许下的庄重誓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