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政法工作 > 检察院 >

五年间·检察回眸|诉讼监督:让群众在案件中感到公平正义(2)

2018-02-22 13:34来源:正义网浏览:手机版

  监督刑罚执行,严防“提钱出狱”“以权赎身”
  2014年,广东健力宝集团原董事长张海违法减刑系列案引发社会关注,包括多名司法行政人员在内的24人被立案查处。该案暴露出一些有钱人“提钱出狱”、有权人“以权赎身”等腐败现象。广大群众对这种高墙内的腐败强烈不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五年来,各级检察机关坚决纠正违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下称“减假暂”),加强对刑罚变更执行、变更交付执行、社区矫正等方面的法律监督,“重拳”频出,取得突出成绩。
  最高检2014年在全国部署开展“减假暂”专项检察活动,制定《人民检察院办理减刑、假释案件规定》。当年,全国检察机关监督纠正“减假暂”不当2万余人;监督有关部门对2244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依法收监执行,其中原厅级以上干部121人。
  2015年,检察机关加强对职务犯罪、金融犯罪、涉黑犯罪等罪犯异地调监、计分考核、病情鉴定等环节监督;对原县处级和厅局级以上罪犯“减假暂”案件,分别层报省级院和最高检备案审查;与监狱、法院共建减刑、假释网上办案平台;对提请“减假暂”不符合法定条件或程序的,监督纠正20062人;对裁定或决定不当的,监督纠正2727人。
  2016年,检察机关开展集中清理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专项活动,核查出11379人并逐一跟踪监督,收监执行5062人,对2005人督促采取追逃措施。开展财产刑执行专项检察活动,推动28588件案件执行,金额27.2亿元。最高检下发《人民检察院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规定(试行)》将案件统一归口执检部门。
  2017年,最高检在全国部署开展为期6个月的财产刑执行专项检察活动“回头看”,推动17056件财产刑案件得以执行,执行金额达7.7亿元。2017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执检部门强化办理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立案审查55695人,提出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建议49993人、被采纳44622人,为该制度确立以来最高纪录。
  检察机关还持续监督纠正久押不决案件。经各政法机关共同努力,2013年核查出的羁押3年以上未结案的4459人,至2016年10月已全部清理纠正完毕。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015年10月,最高检关于刑罚执行监督工作情况的专项报告,获得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高度评价。
  推进民行监督,抓好情系民生“重头戏”
  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民事行政检察工作,也是检察机关开展诉讼监督的“重头戏”。
  五年来,检察机关民行诉讼监督,既注重纠正错误裁判,也注重强化对审判人员违法行为和执行活动的监督,积极推进公益诉讼、打击虚假诉讼、对知识产权提供司法保护等工作,取得不俗的成绩。
  最近两年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全国检察机关2016年对民行生效裁判、调解书提出抗诉3282件、再审检察建议2851件,对民行审判中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3254件,对民事执行提出检察建议20505件;2017年1月至11月,对生效民行裁判、调解书提出抗诉2649件、再审检察建议2612件,对审判违法情形提出检察建议10896件,对民事执行活动提出检察建议16867件,支持起诉10974件、督促相关部门履职26826件。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五年来,检察机关大力加强诉讼监督,用忠诚守护司法公正,交出一份令人民满意的答卷。面对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检察机关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以崭新的业绩和亿万人民共同成就伟大的事业。(责任编辑:韩佳欣)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