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能共享类APP暗藏猫腻涉侵权 违法成本低是诱因(2)
曹兴权认为,随着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虚拟身份的交易均逐步要求实名,实名制是今后网络交易的必然要求。 违法成本低是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我国网络安全法明确禁止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条款,那么,为什么技能共享类App仍旧“我行我素”呢? “这种利用网络平台限制消费者权利的行为屡禁不止,主要原因在于其违法成本低,相关部门查处较难,而消费者维权成本又太高。”邱宝昌表示,这种违法行为往往得不到严厉处罚,其侵害消费者权利的行为较为隐蔽,难以有效打击;即使获得其侵权的证据,处罚方式一般也是责令撤销相应条款,并未严格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相关规定进行处罚,行政处罚与信用处罚并未落到实处。 有利可图是这种侵权行为屡禁不止的又一重要原因。曹兴权指出,所谓网络平台成本有限的理由并不成立,当前互联网的发展完全可以支持网络平台轻易修改自己的交易程序。 那么,如何有效规制这种技能共享类App的侵权行为呢?邱宝昌认为,有效打击这种侵权行为,既要完善立法,又要公正执法,加强社会共治。首先,网络平台应实现事前审查,建立起防范侵权的事先预防机制;其次,举报一经查实,即予严肃处理,重罚违法企业,记入信用档案。同时,要求网络平台提供一定押金,确保其依法运行,一经发现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就强制要求对消费者进行赔偿。此外,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建立一种举报查实的奖励制度,保护举报者免遭被举报者打击报复,为消费者保驾护航。 “目前,我国关于网络平台的管理机制和法律约束机制的规定渐趋全面,应尽快引导行业推出平台规则等示范网版来规范平台行为。”曹兴权说道。(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最高检:与8部委共建未成年人被侵害强制报告制度 05-25
- 社保中心职员分46次蚂蚁搬家"搬走"社保资金270万 04-24
- 忏悔书连写10个"对不起" 安徽开审一起处级干部贪贿案 12-09
- 北京检察机关依法对赵建忠提起公诉 07-12
- 国家食药总局:食品抽检将努力覆盖不同区域 01-23
- 大年初一放火杀人致7死1伤案嫌犯被批捕 02-08
- 答记者问:汇聚实现强国兴军的强大正能量 10-13
- 湖北宜城检察院监督水利部门移送6起非法捕捞水产品案 11-21
- 最高检与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座谈会摘要 01-31
- 各地检察机关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再上新台阶 03-31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