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法务网 > 行业法制 > 三农 >

从过去“锄头把式”到今天“持证上岗”

2018-01-22 20:57来源:河南日报浏览:手机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关键,为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巩义市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不断提高培育质量,推动新型职业农民成长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作为全国的试点县,一个以工业闻名的全国百强县,巩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什么创新之处?隆冬时节,记者赶赴巩义进行实地采访,一探究竟。
  A、因需办学确定培训方向
  “俺村3个人一块儿参加的培育班,拿到证书后,我打算进一步扩大投资,在邙岭上建设田园综合体。”元月9日,谈到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的经历,巩义市康店镇赵沟村青年农场主赵超杰说。
  自2015年巩义市被列入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县(市)后,巩义每年有600余农户参加培训,目前全市已有709名种养大户、青年农场主、农村合作组织负责人获得了农业部统一颁发的新型职业农民证书。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是怎样确定的?巩义按照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培训类型,分别制定了培育对象的遴选条件和标准,依托熟悉情况的镇村干部、产业带头人等组织报名,分类建立培育对象数据信息库,严格按照标准遴选学员,确保让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群众优先接受培育。
  “培训前,我们对巩义北部邙岭林果基地、‘西芝回鲁’优质粮基地、黄河滩区高效经济作物基地、南部山区小杂果基地等产业集中度高、规模大、从业人数多的地区进行了摸底排查,确定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办班方向,并优先选择附加值高的农业产业开展培训。”巩义市农委主任赵现才说。
  B、深入田间重在提升实效
  2017年12月19日上午,小关镇南岭新村,村旁山坡核桃林里,围满了当地的农民。来自郑州林科院教授魏玉君正在为大家讲授核桃的肥水管理与核桃的修剪技术。老师现场讲解,农民朋友听得津津有味。种植户王会良由衷地说:“这才是应时应节、顶用管用的好培训。”
  培育形式由注重“桌头”向“田头”转变,巩义将培训与农时季节、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更加注重在田间地头开展实践实训和后续指导服务,提升培训效果。
  1月8日午后,康店镇水峪村岭上,54岁的郑亚龙正在石榴园里剪枝。说起去年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班,这位面色黝黑的庄稼汉停下手里的活计,打开了话匣子:“别看我是初中毕业,但专家老师讲的种植技术、市场理念,咱听得懂、记得住、能用上,真正学到了技术、开阔了眼界。”
  在田间办学中,巩义市积极鼓励引导农民自己发现问题,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意见和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意见,由老师评判并给出最终解决问题的答案,使农民真正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一技之长。
  坚持田间办学模式,产业选择在田间,遴选学员在田间,培训学习在田间,跟踪服务在田间。2014年以来,巩义先后确定了农广校等3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机构,建立10个农广校农民田间学校,5个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地,年均培训能力达到2万人次。
  在集中培训之后,巩义还启动培训跟踪服务模式。坚持培训结业服务不结业,对学员需求旺盛的培训班进行跟踪服务,定期了解培训学员的学习需求、存在疑问,反馈给老师进行备课授课,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为学员搞好服务、当好“保姆”。
  “以前培训老师讲的都是常规技术,现在讲课,好多内容都涉及农产品销售、管理和品牌化,让我们眼前一亮、思路大开。”康店镇礼泉村果农孙长恩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这些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培训,解决的都是他比较感兴趣的问题。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