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加快脱贫攻坚 劳务大军明显“回流”
岁末年初之际,2018年春运已进入抢票高峰期。往年的这个时候,王玉芩早就催促丈夫买好回乡过年的火车票了。说话间,王玉芩瞟了一眼正在厨房忙碌的丈夫,笑着说:“他啊,什么时事都要我敦促哩!” “就连回来开餐馆这事,也是我劝说了好几回他才同意的。”王玉芩口中“抱怨”,脸上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王玉芩家住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下纳灰村,万余座山峰从地面拔地而起,把村庄紧紧“包裹”起来,限制了村庄的发展。翻越大山,走进大山外的城市里务工,曾是世代下纳灰人的唯一生计,王玉芩和丈夫便是这外出务工大军中的一员。 然而,随着家乡贵州旅游的发展,山峰成为外人眼里的天下奇观。2013年,王玉芩和丈夫回村办起了农家乐,如今是“老板娘”身份的王玉芩,似乎已淡忘了每年春运抢票的“热闹”场景,因为,村里的外出务工大军基本上“解散”了,均在村中吃起了大山“旅游饭”。 作为劳务传统输出的大省,贵州随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加之针对返乡人员的一系列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贵州省每年有数十万农民工选择回乡发展、本土创业、就地就业,并且人数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劳务大军的“回流”趋势愈发明显。 根据2018年1月20日贵州省公布的2017年主要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贵州省农民工总量为1124.5万人,同比增加26.9万人,增长2.5%。其中,2017年贵州省农民工在省内就业人数达到664.7万人,同比增加21.4万人,增长3.3%。2017年,贵州省已有75.43万人返乡创业就业。 “回流”的劳务大军也纷纷透露出了这样的心路历程:因乡愁而选择归来,因机遇而愿意留下。 “在外漂泊这么久,总觉得自己是个‘边缘人’。”在外闯荡了20余年的贵州惠水县长岩村村民杨毕江坐在自家的木制品厂内感慨道:“回来了,就再也不走了。”2015年,杨毕江在村里办起了木制品厂,成为村中第一个返乡创业的80后农民工。他说,村中的乡村路网有了极大改善,村里也发展了茶产业,正在建设茶旅一体的乡村体验观光业。正是看中这一机遇,杨毕江制作的具有复古风又环保的碳化木餐桌餐椅很是受餐馆的青睐。 国家统计局贵州调查总队副总队长唐晓川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也分析道,劳务大军的“回流”现象得益于贵州脱贫攻坚步伐加快,产业园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村村通”、“组组通”、“串户路”等基建投资加速为省内就近就地从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带动了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快速发展,使就地就近从业需求不断增加,带动本地农民工总量快速增长。 唐晓川还表示,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呈现从业结构不断优化、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升等特点。 在大生态、大旅游、大数据三块长板的共同发力下,贵州省充分利用信息化、大数据手段及“互联网+”作为重要要素支撑,推动全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数据显示,2017年贵州省从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农民工分别占0.3%、51.2%和48.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增加1.9个百分点。 同时,贵州省还制定了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创业补贴等方面的措施,并积极推进以教育为重点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7年,接受就业培训的农民工比例比上年增长2.1个百分点。2017年贵州省农民工月平均工资为同比增长8.36%。收入水平不断提升。 专家表示,伴随着中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加之一系列回引农民工创业的优惠政策,长期在外打拼,在技术、资金、管理等方面有着诸多经验的农民工“回流”趋势愈发明显,将为农村地区的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责任编辑:韩佳欣)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资讯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