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喜领分红金 产业扶贫暖民心———“三变”改革的徽县实践
近年来,徽县紧盯脱贫攻坚“一号工程”,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全面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通过因地制宜引导农户发展特色产业,整合运用各类涉农资金,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了扶持资金的杠杆作用,形成了特色产业竞相发展、农民增收渠道多元、村级积累不断壮大、县域经济稳步提升的“多赢”局面,走出了具有徽县特色的农村“三变”改革实践之路!也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源头活水。 “股东”欢喜领分红 近日,记者走进农村、深入农户,用笔头和镜头记录了徽县推进“三变”改革和产业扶贫工程取得的喜人成效,在田间地头和生产一线盘点农民收获的发展红利和逐步提升的生活幸福感。 岁末年首,几场瑞雪喜降徽县,田野里多了几分深冬的清冷和沉寂。但在永宁镇岳王村天顺苗木公司里却是一派热闹场面,来自周边村社的60多位村民齐聚在这里,翘首等待即将开始的分红大会。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盘算去年的收入,计划着今年的发展,脸上始终挂着幸福的笑容。 “2017年徽县天顺苗木公司分红大会现在开始!”随着苗木公司负责人李亚东话音一落,整沓的人民币已经摆放在了“分红桌”上,刚刚还攀谈的村民们立马安静下来。“苏义侠:37400元,王荣:34000元,李会珍:32000元……”叫到名字的村民一一上台领取分红金,先后为50户群众发放土地流转及劳务分红金108万元。村民们接过会计手中的钱后,有的高高举起炫耀,有的低头默数合计,个个都笑得合不拢嘴。 领钱最多的苏义侠兴奋地告诉记者,“像我们这50多岁的人外出打工根本就找不着像样的工作,现在可好,在家门口就能就业了,土地流转加上劳务分红,一年能挣3万多,这日子是越过越红火啊!” 贫困户王荣上有老下有小,2014年妻子动了手术,2015年自己又四次住院,是典型的因病致贫户。近两年,身体慢慢恢复的夫妻二人在镇上的介绍下进苗木公司打工,丈夫负责花卉苗木的修剪,妻子干些浇水、除草的轻松活,一年下来收入3万多元。“我已经是熟练的修剪工,现在吃的是‘技术饭’,按这样计算,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摘掉穷帽子,过上好日子了!” 李亚东告诉记者,“我们天顺苗木公司看准了永宁镇区位优势和光热资源,在这里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高端花卉苗木和绿化造林树种,并按照‘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吸纳当地的农民参与发展。2015年至今已为100余户群众累计发放土地流转及务工分红280万元。” 像苏义侠和王荣这样的农户在天顺苗木公司还能找到很多。他们把闲置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每年领取500元的土地流转金,同时在公司从事苗木种植、管护、移栽等工作,按每天70—100元不等的标准领取相应的报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变成熟练掌握苗木管护技术的工人,并通过土地入股、资金入股、劳务入股实现了由农民、工人向“股东”的转型。 做优产业扶贫工程 近年来,永宁镇紧抓全县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的机遇,因地制宜确定优势产业,做活山水资源文章,通过招商引资、撬动民资,鼓励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引领产业发展。并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和“合作社控股、村集体持股、群众参股、贫困户配股”的带贫模式,不断扩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有效加快了全镇脱贫攻坚进程。目前,全镇在大型苗木公司、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打造绿风、天顺等苗木基地示范园9000余亩,创新运用三带(“公司+基地”带动农户、“公司+专合组织”带动农户、“基地+旅游”带动农户)、三转(农民转为技术工人、农民转股民、农民转为第三产业从业者)、三帮(苗木公司帮助群众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市场营销)和五种脱贫模式(流转务工型、入股分红型、订单农业型、技术指导型、支部引领型),让农户在土地流转、苗木繁育、基地务工、乡村旅游等方面创收600余万元。 |
(本网站所发布文章只作为信息传播使用,不代表本网观点)
相关阅读:
- 昌平区流村种出“舌尖上的百合” 12-13
- 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呈重发趋势 农业部门加强监测预警防控病虫 01-24
- 为安徽蔬菜农业生产插上“智慧”翅膀 09-03
- 以学促干推动十九大精神在苏区南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01-13
- 国际社会热评习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 11-12
- 农业部启动2014年“百乡万户调查”活动 03-04
- 四川:补奖政策好 脱贫奔小康 08-13
- 加快布局“无人农场” 05-27
- 农村土地征收需保障农民公平博弈权 10-22
- 我国"绿色超级稻"新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0万亩 10-26
资讯排行榜